建设文化强省,广东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作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文化品牌项目,“南国书香节”已成为广大市民的文化盛宴。图为市民在2011年南国书香节上选购图书。 陈伟斌摄

  

  广东注重“文化民生”建设,使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图为德庆县农村群众在观看文艺演出。谈细育 龙许 李均阳摄

  

  广东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一环是传承和弘扬优秀岭南文化。今年3月,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与第八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结合举办。图为来自广外的留学生穿上汉服模仿岭南传统礼仪。 丁玎摄

  

  文化强省的核心是建设“幸福广东”。为此,由南方日报主办的“影动南方”活动旨在丰富珠三角城市的外来工和当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图为珠海香洲区文化广场的市民、外来工在观赏露天电影。刘力勤摄

  

  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可借助市场化包装的形式宣传岭南传统文化遗产。图为电影《让子弹飞》的取景地开平碉楼。刘媚摄

   从人均GDP来看,广东在全国算得上富庶之地。

   广东人有钱了会做什么?操着“粤普”、戴着硕大金链、手里拎着“大哥大”四处乱晃?这只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剧、小品里的景象。务实而低调的广东人,早已开始建设精神家园。只有物质生活富足、文化生活充实才算真正的“幸福”,已成为广东人的共识。

   2010年7月,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专题讨论了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文化建设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作了近两个小时的主题报告,会议通过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提出:“要把握大势,与时俱进,肩负起建设文化强省的历史使命。”

  ◆文化建设

  让广东人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具有强大的内在动力。在经济富足之后,人们普遍要求丰富的文化生活,而文化强省建设,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省?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之前,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不过,绝大多数广东人都有过相同的“郁闷时刻”:此前在很多电影、电视剧,甚至春节联欢晚会上,广东人总以“傻大款”、“土大款”的形象出现,有钱但无礼。尽管这样的人物形象只是一种误读,但不能否认的是,在那个时期的广东,有类似的原型人物出现。

   很多年以来,广东人的形象被“丑化”了。而随着广东越来越富足,在改革开放之初引领全国风潮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时代文化精神,在广东也有所弱化。

   汪洋书记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说:“如果我们不能坚持长期以来形成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文化精神优势,我们不仅保不住已有的发展领先地位,还可能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这次会议上,汪洋书记还引用了《论语》中记载的孔子与冉有对答,清晰地表达了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内在动力。他表示,目前广东可以说已经基本“富之”,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教之”,以教开智,以文“化”人,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汪洋书记的讲话引发了南粤大地的广泛共鸣。当时的时代背景是,2010年,广东人均GDP已近6000美元,总体进入小康社会。但在经济富足之后,广东人在文化生活方面却相对贫乏,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也相对落后。

   从以往经验来看,广东虽然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但文化却一直都处于经济的“附属”地位。而将文化提升到其本来应有的位置,让文化成果全民共享、文化理念推动社会进步、文化价值传播久远,则是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一大特色,也是“幸福广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用汪洋书记之前的说法,就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如果没有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就像大自然没有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无法存续的。”

  ◆文化民生

  使群众文化生活丰富素质提升

  建设文化强省,广东有着天然的优势。广东的文化强省建设,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民生”的建设。随着基础文化设施的配套齐全,广东人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群众的热情高涨,广东人的素质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建设文化强省,广东有着天然的优势。富裕的经济环境、开明的政治风气、包容的文化氛围,都为民意表达、多元化的现代文明社会建设提供了可能。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更多选择了一些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通过加大基础文化设施投入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从根本上提升广东人的文化素质,进而培养符合要求的“广东公民”。因此,广东的文化强省建设,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民生”的建设。

   目前,广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收获了许多可喜的成绩:2011年底,提前9个月实现“农家书屋”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的总目标,并且超额完成建设1521家;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总放映296509场,观影人次超过7210万;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达标107个、文化馆102个、县级以上博物馆5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59个、城乡社区“五个有”文化站6328个……

   随着基础文化设施的配套齐全,广东人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群众的热情高涨。以去年为例,2011年第十届“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共有2000多支合唱队、近20万人参加,观众达110万人次,规模和水准均创历届之冠;2011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盛况空前,广州主会场7天内总入场人数达81.6万,累计销售额近4000万元,展场面积、入场人数、活动项目、图书销售等多项指标均创历史之最,已跃升为全国规模最大、入场人数最多的图书展;首届粤港澳青年电影盛典巡回展映了40部优秀国产影片,共为大学生和外来工放映204场,惠及观众近20万人次……

   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使广东人的素质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到粤西调研的结果显示,“农家书屋”建设得好的地方,赌博的人少了、吸毒的人少了、侃大山的人少了,读书的人多了。在城市中,更是涌现出“举牌哥”、“口罩男”、“剃头哥”等诸多急公好义、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良好社会公民。

  ◆文化产业

  新兴业态成加速器和增长点

  广东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划清了文化和市场的边界,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能力迎来了大发展。目前,广东文化产业在全国颇具示范意义,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已经成为推动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新的增长点

   建设文化强省,广东再一次发扬了先行先试、敢闯敢干的精神。

   广东划清了文化和市场的边界,弄清了什么是政府该管的,什么是可以由市场自行发展的,有意识地多发挥、多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

   我们看到,广东在文化建设方面,党委、政府除了把握方向,更多关注了需要投入和支持的公益性、基础性项目,而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文化产业领域,更加注重市场的引导。正是因为文化产业领域内的“放开”,才使广东文化产业的产值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增长点,进而也让文化与经济、科技相互交融、共生发展,产生极大的聚变效应。在广东的整个经济发展中,文化产业如今已经起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

   同时,广东发展文化产业,并没有仅仅着重打造文艺精品,而是着眼长远,将文化与科技相结合,以新兴业态的文化产业为突破口,让一些拥有高技术含量和新媒体特性的新兴产业来改变广东文化产业的格局。比如,在新媒体行业,广东就有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领跑全国:语义智能搜索引擎技术、OED电子纸电泳技术、多媒体复合关联编码MPR技术等已与世界同步,而且进入产业化阶段……

   将科技与技术相结合的结果,就是让广东的文化产业独树一帜,颇具示范意义:2010年,文化新业态方面广东的各门类规模总量均居全国前列,其中,数字出版、动漫、网络游戏等几大重点领域产值在全国占比均超过20%;在网络音乐和游艺娱乐方面,“广东制造”的总产值更是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领跑全国的“火车头”。从广东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来看,2010年广东数字出版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网络游戏、网络音乐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动漫业增长更是达到了42%,而同年全省文化产业的年均增速仅为12.6%。这意味着,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已经成为推动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新的增长点。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之道不仅在于贴近生活,还在于对形成动漫产业链的探索。图为“喜羊羊与灰太狼人偶剧”吸引了小朋友参与互动。  郭长荣摄

  ■实践样本

  《喜羊羊与灰太狼》:生活化幽默的胜利 

   去年7月,《华尔街日报》刊载了一篇标题为《让喜羊羊来当中国的宣传大使?》的文章。文中建议把喜羊羊作为中国的国家形象大使——因为这部动画片已经在全球几十个国家放映,在亚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得到了孩子们一致的好评。

   作为中国最富影响力的原创动漫,《喜羊羊与灰太狼》(以下简称《喜羊羊》)的成功曾被业界视为一个奇迹,同时也被认为只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个案。然而,3年后的今天,我们却看到这个属于广东的奇迹正在发挥它的“羊群效应”,诞生更多的奇迹:“喜羊羊之父”黄伟明的新作《开心宝贝》系列继承了喜羊羊的精神基因,同样大获成功;喜羊羊的周边产品救活了深圳一家玩具厂,使之得以转型升级……经过几年的实践,《喜羊羊》这部动画最终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功能:融合与提升。

  ◆基因进化

  从生活中寻找幽默元素

   “不管《喜羊羊》还是《开心宝贝》,这些动画片的内容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从生活中寻找幽默的元素,然后把它改编成动画故事。”江湖人称“喜羊羊之父”的黄伟明如今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开心超人他爹”。与当年的“喜羊羊”一样,尚处于品牌培育期的《开心宝贝》系列攻城略地,在全国的动漫圈里打出了名号。

   在广州越秀区大南路一片面积并不大的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黄伟明。当然,如果不是他自己介绍,这个工作室很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大型网吧:数十台电脑在闪烁,近百位年轻人在不停地按动着鼠标。只是屏幕上显现的虽然也是卡通人物,却不是网游,而是他们的各种“超人”。

   谈起成功,黄伟明表示喜羊羊已经是“过去时”,但依然掩饰不住自己的自豪:“我觉得,与其说这是一种形象的胜利,不如说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胜利。”在他看来,只有生活中的幽默才更容易被小孩子们接受,而越是平民化的地方,就越容易从生活中找到灵感:“举个例子,我的小孩现在两三岁大,如果你让他听你说话,听你讲笑话,可能他还真听不懂,但是如果我走在平地上,突然‘仆街’摔了一跤,那么他肯定会笑起来。”

   所以,黄伟明成功的“秘诀中的秘诀”,就是在生活中发现幽默的元素。很多人认为,黄伟明的《开心宝贝》是在复制《喜羊羊》当年的道路,但在他自己看来,这并不是复制,而是觉得这更应该算是一种进化:“毕竟‘喜羊羊’当年遇到的很多事情,当时处理起来没有经验,但现在有了前车之鉴。比如在版权保护、下游合作商之间的选择这些方面,我们都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产业延伸

  一只“羊”激活一个产业

   “给玩具量身打造故事,让优秀的动漫故事有出处,也让玩具厂的玩具有生命力。”从2009年开始,《喜羊羊》系列电影的票房保持国产动画电影票房三连冠的纪录,今年新作《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更是上映8天便突破亿元大关;除此之外,羊和狼的故事还被改编成舞台剧《小灰灰的心愿》,将在广州大剧院上演……喜羊羊在影视行业的内部进行了充分的资源共享与整合,让无形的文化创意价值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

   在广东原创动力公司负责人刘蔓仪看来,喜羊羊的成功在于抓住了“时机”:“喜羊羊”系列在第一部电影出来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具备消费能力的青年人喜欢这一形象了。电影上映之后,他们的口碑完全可以给身边那些有孩子的家长带来宣传效果。

   当然,如果只是在影视行业内的资源共享与整合,“喜羊羊”系列并不足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升级改造的成功样本,下面的故事或许更能体现出“喜羊羊”的强大生命力与品牌效应。

   2009年2月,深圳龙岗的坪山碧岭工业区,香港耀邦国际有限公司旗下的玩具厂由于外需减弱已经濒临歇业停产,正是喜羊羊的订单,让这家工厂重新焕发活力。不仅如此,这个此前一直为迪斯尼等知名外国玩具商做OEM的工厂,现在的利润率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如同“迪士尼”、“史努比”等美国动漫经典形象一样,喜羊羊的卡通形象不仅局限于玩具,而是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糖果包装、服装甚至纸巾盒等。

   动画片必须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才能实现盈利,这是国外动画的行规,比如《狮子王》投资约4500万美元,票房收入约7亿美元,而其衍生产品的收入达到20亿美元。“我们以前有试过自己开发衍生品,但并不成功。比如,做毛绒玩具我们不懂区分黑心棉和品质棉,不知道哪些材料容易掉毛,也不知道配件去哪里采购,根本做不好。”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永强说,如今他们已经明确了方向,依靠品牌授权获利,据动漫业内人士估计,喜羊羊的品牌价值已经超过10亿元。这种“各司其职”的方法还带来了附加效应:如同那个被救活的玩具厂一样,上下游产业被动漫产品盘活,实现了制造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化。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产业,其核心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已经成为诸多文化产业企业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创造力的多寡直接决定了文化创意企业的存在价值。

  目前,如何让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意价值得到更有效的实现,是发展文化强省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广东从2009年开始,就在东莞举办了中国国际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通过这一博览会,不但让诸多上游文化创意企业在版权登记、版权保护方面享有了充分的利益,同时也沟通了上游创意企业和下游制造业企业,让创意真正通过广东强大的制造业资源而充分体现。

  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为数众多的文化创意企业的存在,使得如何进行有效推介和交流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2012年伊始,广东就开始举办广州国际网络及数字互动游戏博览会,通过对这些新兴文化业态的展示,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整合优势资源,扩大业内合作交流,加强国际合作。而在4月24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广州会见了在粤访问的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一行,就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迪士尼贸易(广州)公司和迪士尼英语培训(广东)公司已经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在“引进来”之后,也让广东的文化创意企业在“走出去”方面更加方便。

  “构筑文化人才高地”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广东发展文化产业,如何培养与引进人才也非常关键。改革开放已经过去30多年,过去全国人才南下闯广东,现在是南雁北飞,集中于京沪。

  在《纲要》中,将“构筑文化人才高地”摆在了突出的位置,特别提出要制订出台《引进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办法》,面向国内外重点引进社科理论和文学艺术名家大师、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对为广东文化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者以及重大文化成果进行奖励;实施特级专家聘任制度,实施首席专家、文化大师工作室制度。

   (郑照魁  吴敏)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