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种树 一堂生动的公民课

潘琦以自己的行动告诉市长:“这个城市是我的,是市民的,而不是市长的;这个城市的财政资金同样是我的,是市民的,而不是市长的。”

青岛种树事件前世今生

2012年2月27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植树增绿大行动的通告》,通告确定在每年的“3•12”植树节、四月份春季植树月和秋季植树季三个时间集中开展大规模的植树增绿活动,努力营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园林绿化风格,进一步提高全市的生态宜居效果。

4月初,青岛汇泉广场北草坪被铲,最早引发市民及网友的集中关注,后青岛市海滨风景区管理处回应,汇泉广场草坪是正常的更新,只种草不种树。此后,网友对青岛种树质疑声不断,主要就种树的位置、密度、方法及成活率提出疑问。4月18日上午,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青岛发布”透露: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已着手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答复相关问题。[详细]

曾几何时,类似事件不断上演

其实,青岛今天发生的故事并不让人陌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也发生过类似的景象,甚至青岛也有过这样的记忆。一位青岛网民重提旧事而忧心忡忡,锒铛入狱的原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当年效仿大连,热衷于种草,不惜对青岛老城区的大树痛下杀手。现在,倒了种草书记,来了种树市长,福兮祸兮未知,但折腾,而且是瞎折腾的疑虑则非常清晰,万一下一任主政者又打算种草,青岛情何以堪?

而当年青岛所效仿的大连,更是个中翘楚。时任大连的主政者以“经营城市”而闻名,在其之下,大连开始修建大广场、大草坪,一些原本有绿化树木的地方也将树铲除,改而种草,甚至连路灯都因为需要统一风格而大规模更换。而后几年,因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广场渐渐成了交通毒瘤——四面八方的车汇集到环岛上加剧了交通拥堵。至今,当初修建的广场环岛,很多都因为影响交通而被拆除。[详细]

中国城市成了试验场、成了政绩舞台

2004年,当时的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曾经在年初的省人大会议上,疾言厉色地斥责个别官员的形式主义和浮夸风,让人印象深刻。他反对以“经营城市”为名搞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认为这是劳民伤财,解决不了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他提出要避免“城市建设得像欧洲,农村发展得像非洲”的不良现象,强调城乡差距长期存在,就不能体现也无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而青岛市的市长张新起,因为种树这场风波,青岛市民给张市长送了一个雅号:“种树市长。”据报道这位张市长,一路走来,可说是“始终如一”,在担任县级市莱芜市市长时,张市长就热衷于种树,后来升任潍坊市委书记,继续热衷于“种树”,现在到了“青岛市市长”这一更重要的位置,依然热衷于“种树”,“种树市长”端得名不虚传。[详细]

城市该怎样,需要这个城市的人发声

城市究竟是谁的城市,是市民的城市,还是市长的城市,这才是青岛种树风波最核心的问题。而舆论把焦点聚集在种树本身是否合理,争论青岛有没有必要大规模种树,甚至对树的行间距斤斤计较,都未免离题万里了。在种树这件事上,青岛市政府最大的错误,其实不在于种树这一决策本身有多么荒唐,而在于政府搞错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一市之政府,恰如一小区之物业;一市之长,恰如一大家族之管家。

物业或者管家做什么事情,哪怕做得再英明,都不能绕开业主,不能不经主人点头。当然说青岛市政府搞错了的角色,似乎也是一厢情愿,人家何曾搞错角色,对照现实,城市不就是市长的吗?业主不满意物业,可以把物业给开了,市民不满意市长,你能把市长开了吗?但是潘琦以自己的行动告诉市长:“这个城市是我的,是市民的,而不是市长的;这个城市的财政资金同样是我的,是市民的,而不是市长的。”[详细]

清明节期间,青岛市汇泉广场草坪被掀的图片被热传,有人传言政府打算“退坪种树”,很多人表示不满。后来,青岛市政府解释称,铲除草坪是为了种植新草。

来源: 作者:世界朋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