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言地图走红 两老外收集普通中国人方言故事

中国方言地图走红 两名美国人收集普通中国人的方言故事

  中国方言地图走红 两名美国人收集普通中国人的方言故事

中国方言地图走红 两名美国人收集普通中国人的方言故事。近日,一幅方言地图引发网友围观,制作这幅方言地图的不是中国人,而是两名美国人。柯祎蓝和司圆直在2009年开始办一个旨在记录中国“正在消逝的方言”的网站“乡音苑”。

在“乡音苑”的这张方言地图上,绿色系表示官话,黄色系表示客家话,蓝色系表示闽语,橘红色表示吴语,棕红色表示湘语,玫红色表示赣语,紫色表示粵语,棕色表示晋语。点击这些图标,便可播放相应的方言音频。

中国方言地图走红 两名美国人收集普通中国人的方言故事

  中国方言地图走红 两名美国人收集普通中国人的方言故事。图为方言地图制作者柯祎蓝(Kellen Parker)


  柯祎蓝是台湾清华大学的语言学研究生,主要研究中文方言的历史发展。在台湾之前他住在中国长江流域,那里成了他对中文语言环境最早熟悉的地方;司圆直是中文语言学博客Sinoglot的共同创办人。司圆直通晓多种语言,包括中文、西班牙语、韩语和拉脱维亚语。在北京住了好几年,他凭借个人关系,组织了很多“乡音苑”的采访。他认为北京人普遍缺少对中国其他方言的意识。“北京人就像纽约人,”他曾开玩笑地说,“他们觉得他们就是世界中心。”所以,他们对其他方言都不熟悉。司圆直说,他们总是把其他地区的人说的带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当作“方言”。

  “乡音苑”的最大特色是做了一个“方言地图”,即在一张地图上,在特定区域提供一段当地方言的音频。点击地图上的图标,便可播放收听这段音频,并获取相关信息,包括讲述人的姓名、年龄、籍贯和所讲方言的所属片区。这些音频大多是当地人用方言讲述的一个小故事,时长在5分钟左右。这个网站于2013年4月正式上线,现已有85段录音,话题从年轻人谈论他们最爱的中国明星到祖父辈回忆“文革”时期下乡劳作的往昔。

  来自台湾屏东县的61岁的谢先生就用四县客家话讲述了一个故事。柯祎蓝说,母语为客家话的人口超过3000万,但说四县方言的人就少得多了,他们大部分都生活在台湾西北部。来自湖北房县50岁的宋宏成用房县方言讲了一个故事,房县话是中原官话的一个分支,目前有30万人在说着这种方言。网站是开放式的,正在征集志愿者上传方言音频。最近一周,网站陆续收到了来自陕西宝鸡、湖南新化和山西高平的几段录音。

中国方言地图走红 两名美国人收集普通中国人的方言故事

  中国方言地图走红 两名美国人收集普通中国人的方言故事。图为方言地图制作者司圆直(Steve Hansen)


  这个网站的原型是由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创建的语言口音档案(Speech Accent Archive),该档案记录了几百名说英语的人用不同的口音——从布鲁克林人到德裔宾夕法尼亚州人所说的各式口音——朗读同一段英语文章的情形。但柯蓝祎和司圆直认为,以“故事团”(Story Corps)的方式将家族故事记录下来也很有意义。“故事团”是一个档案库,包含了美国民众口口相传的45000个故事。

  现在“乡音苑”的运作很大程度上依靠着社交网络的支持,它通过社交网站招募志愿者。志愿者把征集到的故事分门别类、重新编辑。司圆直预测,“乡音苑”未来的受访者可能会包括一些从未在中国生活过的移民社群(海外华人)。事实上,“网站首页那张没有明确标明中国国界的地图已经向我们展现了‘乡音苑’对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人如何说中文的兴趣。”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录音条目都来自中国沿海地区,但在未来,司圆直说,不仅是中国内陆地区,甚至新加坡、蒙古等地的中文使用者也有可能将他们的故事讲述出来。

  据了解,我国也有许多方言相关的网站和论坛,但大多数网站以文字资料为主,成体系地收集声音文献资料的较少,而且多作专业研究之用。而“乡音苑”更多是在收集普通人的方言故事。“从根本上说,我们是在记录中国人在家里说的话。然后,我们去分析他们的录音,尝试最终建立一个可以被动态展示出来的方言数据库。”通过要求被访者讲述一个自己的故事,柯祎蓝说,“在记录方言的同时,我们也在做亚洲的口述史。”在每段小故事的录音旁边,“乡音苑”都会附上录音者相关的民族志背景,如照片、家乡、学历等,这就使得它的界面比大多数专业的学术研究网站更加亲切有趣。

来源:深圳广电集团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