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缅怀明星:张国荣完美独特梅艳芳歌者永恒

春暖花开,天清地明,清明节不是忌日,不是鬼节,不是追悼会,既有祭扫故人的离别泪,也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但不管是踏青还是扫墓,总有一些人值得你追忆……他们生前曾像一束光,照亮过我们的一段旅程,他们的离去,惊动了我们的青春,让我们更加懂得生命。在插柳的季节,让我们以笔为香,遥祭那些年爱过的明星……

  张国荣(1956-2003)

  生或者死,都要完美而独特

  虽然已经很多年,但是那个夜晚,所有的细节好像都刻在了脑海。还记得那年租住在一套顶层的小房间,那一天好热,热到和室友铺了席子在客厅的地上。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我妈就打电话过来了,说:“张国荣跳楼啦。”我扑哧就笑了:“您咋这么时髦,还玩愚人节啊。都这钟点了。”然后我妈急了:“是真的呀,你看凤凰卫视,正飞字幕呢。”不是吧,手忙脚乱地找遥控器,调台,果然,没过多久就口播了这条新闻。找出“哥哥”1997年红馆演唱会来,一遍一遍地看,怎么都觉得不可思议:那个世间再无第二的男子,那个娇媚却不带猥琐的娘味的男子,他怎么就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呢?这是我的人生第一次对自杀和抑郁这两个词有了感受。自那晚之后,看到亲戚或者朋友情绪抑郁或太过激动的时候,就会忍不住跑去默默关上阳台的玻璃门。

  想起张国荣,脑海里总是闪出《纵横四海》里他潇洒地转背走开,对着背后一挥手的样子;想起《霸王别姬》里上了油彩的脸。他的魅力和情感很明晰地就可以通过细微的动作来传递出来,连背影也能告诉你一种感情。表演这种东西,真的是一种天赋。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自此之后,“愚人节”再也不是原本的愚人节。有人说,张国荣选择在愚人节离世,是想要跟世人开个玩笑吗?他怎么想的,永远成谜。不管是生抑或是死,他都要完美而独特。

  想继续听他在电影中骂人

  杨德昌(1947-2007)

  最怀念的,自然是杨德昌。

  看杨德昌不能让人高兴,他几乎把所有的电影都弄成悲剧。《独立时代》、《麻将》流露出对整个社会特别绝望的态度。他总是揭露现代人的无聊和无耻,他总是很愤怒很辛辣,有时对于观众来说简直就是教训的口吻。传说中的杨德昌很凶,就像吴念真的儿子所说的,“杨德昌伯伯爱电影大过爱人”。

  杨德昌最难得的是以西方知识分子的态度诚实面对他对社会的观感,对于他说的那些人和人之间的疏离、疑惑,我们老有同感了。

  普鲁斯特说过,天才的创作者不是那些谈吐优雅、博学多才的人,而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不再为自己而活着,他们把自己的个性变成了一面镜子,天才就存在于这反射能力中,而不是在被反射的东西里。从台湾到大陆,中国人创造了经济奇迹,也迎来新的痛苦。天才,总是先比我们普通人早一些看到这一天一天过去的日子到底有什么意义。杨德昌把他的焦虑和困惑反射、融化到他的作品里。更难得的是他关怀所有人的苦痛,无论是骗财骗色的流氓少年“红鱼”还是压抑的公务员王小明。

  歌者永恒

  梅艳芳(1963—2003)

  歌者永恒

  那年年底,我正在写娱乐圈的年终盘点,电脑上突然跳出了一个消息,说香港娱乐圈的明星都跑到医院去看望梅艳芳。当时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依然心存侥幸……但第二天一早,所有的媒体都是梅艳芳的怀念专题,娱乐圈里当得起“天后”称号的女人,又少了一个。

  怎么也忘不了在电视上看到她告别演唱会的最后几个镜头。她穿着华丽的婚纱,背影孤单落寞,但却异常坚强。音乐响起,她慢慢走进了台阶后的那扇门,背影从舞台上消失了,但却留在了大家心里。

  就在那一场演唱会,梅艳芳哽咽着说自己嫁给了舞台,然后泪如雨下。那时的她已经病入膏肓。但她却用行动证明了那句话:歌者永恒。

  永远的赫本,永远的女神

  奥黛丽·赫本(1929—1993)

  永远的赫本,永远的女神

  和很多人一样,看《罗马假日》被其中青春甜美的公主“秒杀”。因为电影院里一个半小时的惊艳,后来还专门去买了她的传记。这是我现如今仍经常拿出来翻翻的一本书,除了她最经典的清纯形象,赫本步入中晚年虽然眼角布满皱纹,但素颜依然优雅。那时的赫本,倾心于慈善事业,将她的美与爱撒播到贫穷地区孩子的眼里、心里。

  1993年,赫本因癌症离开人世,让无数影迷为之扼腕落泪。当时还只是初中生的我,虽然过了很久才得知她已经离世的消息,但却深信,再不会有人如她一般美丽不是漂亮,是美丽。赫本有着敬业的精神和高贵的品行,不张扬也不怯懦;她从来不以裸露或“激情戏”吸引眼球;除了电影,她最让人记取的还有简约经典的个人风格俏丽短发、白衬衫、小黑裙……无论镜头前还是银幕下,赫本的气质总是那么清新,这是所有后来模仿她的女艺人无法达到的。

  她在天国,愿一切都好

  翁美玲(1959-1985)

  她在天国,愿一切都好

  《射雕英雄传》初次在家乡的电视台播出时,是在寒假,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但和很多人一样喜欢上了那个冰雪聪明、娇俏可爱的“黄蓉”。我买了很多《射雕英雄传》以及翁美玲的贴纸,并且作为“资产”和同学交换。在那个娱乐资讯匮乏的年代,翁美玲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转眼到了初夏,一天在放学的路上,一个同学告诉我,黄蓉死了。我当时脑子就懵了,眼泪也刷刷落了下来。不满10岁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一个自己“认识的人”的离世所带来的悲痛和惋惜。

  后来,我渐渐长大,也会偶尔想起翁美玲以及她自杀的原因。情海无舟,缘尽十八。无论如何,希望她在天国,一切都好。

  闪光灯下从不迷失

来源:搜狐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