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亏5千到年赚15万 西政学生坚持卖咖啡 图
西政渝北校区附近,徐涛在自己的咖啡馆内烹制咖啡。重庆晨报记者 甘侠义 摄
渝北宝圣大道豆芽咖啡馆,4位西政学生用3年时间不仅实现扭亏为盈,且已拥有3家不同主题的咖啡馆
渝北宝圣大道有一家不显眼的小店,进去却别有一番洞天:成排的书架,精致的手工点心,新鲜烘焙的咖啡……除了品书,这里还会定期举行电影欣赏活动。该店是由4名年轻人在大学期间创办,如今他们还开设了另外2家分店。
边上课边创业
每天只睡5小时
这家名为“豆芽咖啡馆”的店是由4名年轻人在大学期间创办,目前当中两位已毕业,还有两位仍在西南政法大学读研究生一年级。
25岁的徐涛算是4人中的引领者,当时的他发现学校周边没有特色的咖啡馆,加之自己非常喜欢咖啡馆的氛围,于是决定在附近开一家咖啡馆。 一进校就认识的其他3位合作伙伴,一听到徐涛的创业想法就一致赞同。
创业初期,4人将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奖学金、生活费以及兼职的钱凑到一起,共筹集了10万元启动资金。2010年8月份,他们以接近4000元的价格,在离学校不远的邻街,租了一个约150平方米的二层铺面。
为了节省开支,在装修、购置设备上,都是靠他们自己想办法。二手市场淘桌椅、饰品,然后回来自己上漆改造,自己粉刷墙面,拜师高级咖啡师,研习咖啡技术,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咖啡馆终于正式开门营业。
自从开了咖啡馆,徐涛他们就有点忙不过来了,“一个月瘦了13斤,为了经营好咖啡馆,常常是凌晨2点才睡觉,而早上7点又要起床上课。” 尽管很累,但大家都觉得值得。
每月亏损5000元
他们将咖啡和图书结合
在开店之前,4人都做好了明确的分工,有负责做线上线下宣传的,有负责运营的,有负责财务的,但是,店开了近一周的时间来的顾客却并不多,都是熟悉的同学来帮忙扎场,外来的朋友和同学屈指可数。
由于顾客少,又要缴纳房租、水电气费,每月店里基本亏损在5000多元。随着时间推移,周边KTV、茶吧、咖啡馆也多了起来,原本不好的生意雪上加霜。
在这期间,徐涛与其他合伙人想到把咖啡馆与书店结合起来,通过环境优势吸引顾客。于是,徐涛他们就把自己平时收藏的图书搬到店里,后期又与青番茄合作共建咖啡图书馆,向同学们提供免费借阅图书服务。
同时,徐涛又对咖啡馆的咖啡品质进行提升,为此,徐涛还前往重庆当时唯一一家自家烘焙咖啡馆Mola咖啡学习。通过重新的升级改造,店里的生意也有了很大的起色。
盈利后开分店
欲打造重庆咖啡文化
在差不多亏损了3个月后,店里的生意也逐渐好了起来,有的顾客来晚了,常常会没有位子。客人太多麻烦事也来了,本来店里是给顾客提供清净、舒适、放松的阅读环境,但人多后就会出现嘈杂,影响顾客的阅读质量。 开分店迫在眉睫。
2011年6月6日,徐涛与伙伴们的第二家分店豆芽六月六号咖啡馆开业,2012年4月,第三家分店豆芽转角咖啡馆也正式开业。如今,三个店加起来每月盈利在15000元左右,每年就有近15万左右的收入,但大家并没有急于分红,而是将钱继续投资、提升咖啡馆的品质,想做成重庆地区的校园品牌咖啡馆。
当初创业的4个人,有2人继续在西政读研究生,还有2人毕业后全职投入咖啡馆。徐涛与朋友们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想以咖啡馆为载体,真正做到咖啡与书香相融合,同时为重庆本地的咖啡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重庆晨报记者 周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