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给尊严一个交代

  今天是第十三个记者节,相比往年,今年的记者节仿佛沉寂了不少。但沉寂不是沉默,在路上、在现场、在写稿平台,依然有记者匆忙的身影。

  记者节来临之前,微博上有个段子让包括记者在内的媒体从业者唏嘘不已:一名记者两部手机三餐不定月月四千工资累成五脏俱伤虽然六欲尽废还得七点起床八点上班找九个选题不敢说十分辛苦。不是所有的记者都这么焦虑,但短短百余字将记者的职业无奈,勾勒得简明而不无准确,一下子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近几年,不少优秀记者选择了离开自己的职业,各有各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梦想褪色,有的感叹压力太大,有的向往更有前景或钱景的行业……离开不是逃避,但优秀记者撤退所映射出的媒体人心态和社会生态状况,却值得探究。

  当然,更多的记者选择坚守,“既然选择了前方,就一路风雨兼程”。无论离开还是坚守,都没有道德上的高下之分,正如原《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孙春龙在辞职时所说的一句话,“岗位变化,梦想从未改变”。如果没有一颗勇敢的心,没有追逐正义的勇气,没有言行合一的行动力,继续留守未必就高大,而只要愿意推动社会公平,不做记者同样可以身体力行。

  今天,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社交工具的新兴以及商业资本的渗透,记者所处的时代与前辈们大有不同,显然有了更多的挑战。武汉大学教授沈阳认为,人人皆可言之,记者丧失传统独占的话语权,当下尚可享受无冕之王光环,但这顶帽子会慢慢移到意见领袖头上;技术环境日趋复杂,更新频繁,对记者的全能性、专业性、学习性要求水涨船高,唯有术有专攻才能面对挑战;社会、政治、商业压力空前高涨,在理想和现实失衡中淬炼均衡。如果说技术层面的问题尚容易解决,专业性的问题尚可提高,面对资本的收买、权力的干扰,如何保持捍卫真相的努力,恐怕更难。

  上个世纪40年代,《大公报》主笔张季鸾曾对“记者节”做了别开生面的解读记者节,一是记者的节日,一是记者的节操。对于记者来说,有没有节日也许并不重要,但有没有节操则很关键。与任何职业一样,记者在从业过程中有繁华,也有落寞;有欢愉,也有忧伤。无论如何,都不应放弃对节操的追逐,对责任的坚守。给理想一个梯子,给尊严一个交代,带着责任上路,用文字和光影记录这个变化的时代,见证时代的进步,拥抱纤毫可见的正义,虽然辛苦却不无快慰,也曾彷徨但仍坚守,这也许正是记者的价值所在,也应该是记者节带给记者和世人的思考。

http://news.hexun.com/2012-11-08/147715736.html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王石川(江苏 媒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