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高科技成功的领军人,还是技术骗局的中流砥柱?
华为:高科技成功的领军人,还是技术骗局的中流砥柱?
- 复制链接
- 打印
- 大中小
说两句分享 如果说有这么一家高科技公司,最能代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最能代表中国崛起在国际社会包括发展中国家里的影响力,那么这家公司,毫无疑问,就是华为。华为品牌早已跻身于全球大型电信设备供应商之林,竞争对手包括诺基亚,西门子,思科,爱立信,还有阿尔卡特这样的巨头。
如今,超过140国家中都驻有华为的代表处。这家中国公司之所以能挤入世界市场,一方面是凭借自己卓越的技术适应能力,这一点也扭转了中国制产品质量低劣的名声;另一方面,也是借助了中国发展银行无与伦比的推手。无论华为自己怎么说,发展银行向华为提供的长期低息贷款都构成了无可争议的市场优势,有时甚至能让华为的报价低于竞争对手的25%。
迂回策略
外国竞争对手在农村的占有率很小,华为采取从农村出发的集中战略,通过艰难的斗争,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一部分,接下来,就开始争夺全球巨头们位于东岸大城市聚集区的领地。可是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隔着很大的距离。阿尔卡特-朗讯仍然占据着中国25%的固件基础设施市场,而思科则占有路由器市场50%的份额;15年来,华为一直致力于发展相似的全球战略,逐渐向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中更加复杂,要求更高的市场发展。
据华为的中国对手中兴称中兴持有20%的欧洲市场今天,华为已经放弃了发展中与困难国家(中东,阿富汗,巴基斯坦,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转而回到中国,与同国竞争者们抢夺市场。华为也拿下了Bell和Telus(译注:加拿大电信运营商)的无线网络招标,接下来又跟两家公司签了“创新中心”的合约,在加拿大稳稳地站住了脚。(2011年1月,来源:华为)
一年半以来,各种小道消息一直在流传,在信息科技世界中激起了涌动的暗流,甚至有传言称华为有意收购同拥有贝尔实验室的阿尔卡特-朗讯。传言可能并不属实,也有可能是华为有意为之的挑衅,但传言于去年五月传出时,仍然导致这家法国公司的股价上升了8.8%。这也说明,华为这中国巨人,是真的跻身于列强殿堂之上了。
研发与创新优胜者
今日,华为拥有超过10万员工,70%的销售都是出口,作为电信设备商,年销售金额达290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跟第一名的爱立信300亿美元的销售额只差毫厘。
为一直走在高科技前沿,华为所付出的努力是可观的。20个“创新中心”拥有6万名员工,并且在6个国家里分布有17个研发中心,包括中国。2010年,华为投入了25亿美元作研究之用,较之2004年有500%的增长率,是中国第三,世界排名第37位。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称,华为注册的专利数量占全球第二强。
2010年12月发行的《经济学人》中一份研究指出,除大笔研究投资外,华为的组织架构,传统的垂直结构人力资源管理,长远的眼光,集体决策体系等,再加上与优秀外国专家的交流与协作,都赋予了华为令人生畏的创新打击力量。
卓越的苛求
这些毋庸置疑的商业与科技成就奠定了公司的资信度。同时还应指出,华为的资信度也来源于,中国集团里,它是唯一一家未开展其它活动,在诸多平行产业诸如房地产,零售业,能源或矿产中进行投资的财团。可是这一切也始终无法抵消某种急迫,脆弱,与挫折感。
这种感觉首先来源于软件与伺服领域电容能力的升级,这既创造出了迫在眉睫的需求,也开发出了重大的潜在利益,而这方面爱立信早已遥遥领先于华为。
《经济学人》最近一篇文章指出,十年前,华为总裁任正非(67岁),前军队工程师,他从来不跟媒体打交道,却在谈及新信息技术新兴公司泡沫的爆炸时,表现出了某种虚无主义的危机。他说:“衰落与破产始终都对华为虎视眈眈。现在是春天,可是冬天近了。别忘了,泰坦尼克号是在一片欢腾,万众欢呼中下海的。”
这些弱点任正非比谁都看得清楚,也想着手补救。华为实力的构建是得力于其典范的组织能力,网络设备领域的一系列创新,还有最关键的价格,与客户享有的无与伦比的支付便利。但轮到高端软件和客户服务领域的竞争,华为就败下阵来,而这些领域是爱立信做得最好的。
可是重整与追赶已经上路。华为已经证实将要开拓新的战略市场,即移动电话和智能电话领域,虽说该市场已经存在其他投资者,但华为希望能够依靠侵略性的价格政策,以70-200美元的价格将最新式的手机推向市场,于2013年之际进入业内前五。
言出必行。6月20日,华为发布了一款名为MediaPad的数码平板电脑。这款平板旨在挑战苹果的iPad(全球销售的80%),运行的是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采用美国高通设计的处理器,并且预装了Facebook和推特的应用。
疑虑与挫折
90年代赴美之旅,让任正非学到了现代管理技术,他清楚高科技的挑战,也清楚华为所处的研发前沿的需求,他始终保持警惕,也忧心未来。现在任正非遭受的挫折是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他撞上了障碍,美国市场暂时向他关闭了大门,因为始终存在这样的疑虑,即华为是中国高科技间谍最得力的工具之一。
2005年,华为遭遇了两次来自政府方面的阻挠。一次是英国禁止其收购马可尼(Marconi)公司,最后被爱立信并购。另一次则是印度阻挠华为向国家电信公司BSNL出售基建设备。
2008年,美国当局禁止华为收购生产军用反入侵软件的3Com公司。2010年11月,美国政府取消了华为与SprintNextel,美国第三大移动电话与网络运营商达成的数十亿美元的合同。最后,2011年2月,华盛顿方面进行阻挠,要求华为放弃购买即将破产的3Leaf公司的软件。
2011年2月17日,中国政府发言人对多般阻挠作出了回应,再次重申,安全问题是美国人用于遏制中国对美投资的借口。事实是华为在北美的市场份额仅为12%,而在全球其他地区华为四年就翻了一番,市场份额占到了33%。
北京方面和华为指责中伤者的保护主义和排外情绪,但西方再加上印度的信息服务商的疑虑,主要还是来源于这家公司的不透明性。华为没有上市,其资本结构也一直很少对外透露。
分析家们指出,既然任正非自称只拥有1.42%的股份,而分持其他资本股的华为员工股东集团又不走露任何消息,那么这家公司究竟是由谁控制的,还是个谜。
最后,作为中国高科技巨头,华为一直都是驻外中国使馆信息电信安全控制方面的专家,这也加深了它作为一个直接跟中方当局有联系的公司的敏感形象。虽然华为从来否认,但一般都认为这家公司是中方一个关键的技术工具,跟中央军委会与某几个部都有关系,其使命是收集高科技情报。
待补救的形象
华为的设备销售到全世界各地,并且否认跟军队和中国安全系统的任何联系。最近,它驻深圳的总部与工厂向数位外媒记者打开了大门,并发起了一场公关攻势,伴随着透明化的努力,都旨在改造公司形象。
2011年2月,3Leaf软件的收购受阻,构成了中国公司被疑从事间谍活动的争议先例,此后,华为驻美代表胡厚崑(KenHu)向白宫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进一步解释,并邀安全专员来公司检查。
他的结论是“我们相信能够与美国政府紧密合作,解决各种困难,并愿遵守安全方面的任何补充要求。”
但华为在公关和透明度方面作出的最大努力,或许是在印度。应印度安全部门的要求,华为同意提供相关技术知识与设备,用于测试出口到印度的电信设施的安全性,这些电信设施大部分都是中国公司卖给印度的。
不仅如此,华为还承诺将协助印度工程师对自己向印度出口的设备进行安全测试,还有传言称,华为向印度政府透露了其资本结构,此举在这家企业来说是史无前例的。
补救措施似乎收到了成效。例如去年五月,荷兰经济部长费尔哈亨(MaximeVerhagen)访华时,就明言要求与任正非会面,以鼓动他向荷兰投资。
比起仅仅两年前荷兰表现出的戒备,这个提议无疑背道而驰。当时,荷兰内政部长提醒要防范华为造成的安全风险。
可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摧毁名望只需举手之劳,但要重建它却极其困难。尤其是现在,华为不仅要面对重重安全和价格倾销疑虑,并且亦正遭受着太过猛烈的战略,科技与商业竞争之苦。来源cindy)
来源:搜狐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