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创业趋势

  2011年的电商可谓惨烈。拉手网上市受阻,拉开了团购过冬的序幕。凡客上市暂缓,也让大家看到了表面风光电商背后的些许苦涩。一度做得似乎不错的乐淘网CEO毕胜,更是在一次论坛上大倒苦水,并传言将会放弃乐淘。电商,看上去很美,尝起来很苦。

  但与此同时,美丽说、蘑菇街已经获得了很不错的发展,他们被投资人称为社会化电商,投资人认为这个领域将会出现一堆新模式。包括移动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市场越来越大,各种细分领域都会出现新的机会。

  至少站在2012年的这一头,我们看到,这一年将会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年。千团大战之后,有人说会发起“千O大战”——O2O模式将会在2012年大爆发;“云计算”领域将会在2012年进行第一个回合的较量;移动互联网、手机应用刚刚抬头;清洁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将会走向何方;这些令旁观者好奇、令创业者纠结的问题,2012年接下来的这12个月,也许可以给出一些答案。

  《创业邦》在2010年曾经预测过社会化电商的崛起,预言过HTML5的普遍应用。2011年底,微软宣布,ie10将会支持HTML5,标志着HTML5正式进入主流。而蘑菇街、美丽说的出现,也是我们预言的社会化电商崛起的例证。只不过,这些变化比我们的预言稍微晚了一点。

  2011年初,我们预言移动互联网的空前机遇,预言影响力营销、社交网络。一年下来,这些领域已经“人满为患”,挤满了充满激情的创业者。但是江湖还没有划定,一切还是未知。

  时光跨入了2012年,《创业邦》邀请了包括清洁能源、新农业、消费品,以及医疗、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人以及创业者,对2012年的创业趋势做一个判断。

  清洁能源:我们认为2012年将会是节能行业发展的一年,而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将会相对落后;

  新农业:我们认为,上游的寡头化不可避免,经济作物基地将会有很好的机会;

  医疗:仿药仍是主流,容易成功,家用医疗器械将会大有市场;

  消费品:潜力巨大,将会出现民企上市潮;

  而对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社会化电商、O2O,2012年将会是初见分晓的一年。

  有一些企业会倒下,有一些企业会崛起,这是商业的魅力之处,也是商业的残酷之处。

  移动互联网:格局趋于垄断 细分领域有机会

  随着中低收入智能手机用户增多,移动互联网将会出现一些中国特色的创业机会,2012年的平台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民工、保安带来新的创业机会

  口述/清科创投董事总经理及集团

  执行副总裁 叶滨

  整理/郑江波

  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有两大发展趋势,首先是用户人群的变化,目前智能手机的用户数大概是7000万左右,未来一年智能手机的用户数应该会发展到两三个亿。早期智能手机的用户是相对高收入的人群,随着智能终端价格越来越低,比如千元安卓机的发展,中低收入人群智能手机的用户数正在不断增长,这种变化将会对市场造成深远的影响,带来一些新的创业机会,比如民工专用的社交应用、为保安而设计的游戏等等。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模式和国外是相通的,基本是国外做什么,国内也就出现个山寨版,但是随着用户人群的变化,将会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创业机会。

  其次,用户行为习惯的变化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举个例子,随着语音IM的发展,用户越来越习惯于用说话代替打字,如果将云端的服务融入其中,未来就有可能出现像“语音小秘书”这种工具,用户发布一个指令,传送到云端,最后由一个团队完成对这个指令的服务,这种感觉不同于Siri那种语音助手,它是基于用户习惯的一种新服务,更像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所以我觉得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将不仅仅局限于App端的竞争,而是更丰富层面上的用户体验的竞争。

  对于一般的创业者而言,首先要找好自己的细分人群,不要总盯着衣食住行这种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机会,因为今天来做已经有些晚了,竞争也是最激烈的,我建议创业者要多思考一些比较偏门的机会。

  只有卖苦力、卖脑子这两条路

  口述/顽石互动CEO 吴刚

  整理/郑江波

  国内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处境大部分都很难,主要是融资问题,虽然说这是一个热钱涌入的领域,但是现在创业者往往拿了种子期,拿不到A轮,拿到A轮又拿不到B轮,大部分公司都面临这种问题,而且虽然看似有些产品拥有一些用户,但是这些用户并没有特别大的稳定性, 无法转成为收入,在没有外界输血的情况下很难存活下去,资金链一断就垮掉了。

  最近一年透支了移动互联网的未来,风投往往会扎堆投一类项目,然后就等着,看有哪家冒出来,如果没有一家脱颖而出,这种项目也就被放弃了,这个阶段已经被透支了。那种喊着要做平台,塑造用户使用习惯,和号称自己的产品是一款杀手级应用的公司,往往都很容易在这个阶段死掉,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字:保不住,因为这些事情那些巨头公司都可以做。

  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格局渐趋于垄断,谷歌、苹果这些公司近两年的战略无不是控制整个价值链,那种含有巨大价值的核心应用是必争之地,创业者如果做这类事无异于老虎嘴里夺食。

  创业者如果在生活细分领域发力,还是有一定机会的,但是这需要创业项目和各个操作系统、各个厂商、各大互联网巨头之间的业务是不冲突的,比如豆瓣和大众点评这样的公司,豆瓣瞄准小众人群积累了大量黏性用户,大众点评干了扫街的苦差事,而这成为了如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留给创业者的只有两条路,要不就是卖苦力,要不就是卖脑子。艺术类的创意应用就属于卖脑子的范畴,比如游戏、电影。因为这些产品之间没有排他性,但是作为内容提供者,我们只有随波逐流,跟着平台走。2012年国内平台间的竞争将会特别激烈,前一段时间腾讯已经调整了与低收入开发者之间的分成比例,这是一个讯号。

  云计算:云存储是突破口

  与美国相比,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尚待完善,企业不但要做用户体验,还要自己搭建后台。

  私有云发展快、公有云发展慢

  口述/云海创投设立项目负责人 张磊

  整理/曲琳

  前几年云计算行业还太蒙昧,完全是处于学习的阶段,而在这两年,明显可以看出,基础在打牢,应用在增加。

  例如,中国的云计算行业最显性、最容易趋向于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是与云存储相关的应用,例如酷盘、金山快盘等。大家有了Dropbox这个标杆,还会有很多其他创意,如基于云存储技术的笔记软件Evernote,可以进行文字、视频、图片等同步,在无线互联网Android、iOS平台都能使用,用户体验不错。其实这种产品就是把很多必要的应用集成起来,但是我认为也有很好的成长性。

  短期内,在云存储应用方面,谁能解决好用户体验,谁就有机会抢占先机,席卷市场,让更多人使用就是竞争力。而这些创业企业2012年会受到后台的考验,用户到了一定量级,对后台的挑战很大,中国没有亚马逊S3的支撑,需要自己往下走搭建后台,也许就不能集中精力在用户体验上了,这是中国创业者面临的悖论。

  作为投资机构,我们看云计算的另一个角度是私有云与公有云。私有云会更容易成熟,公有云走的路会更长。私有云平台最活跃的代表其实是学校,上海交大等都在和厂商供应商合作;而学生们离开校园,就要进入公有云范畴,即电信基础设施运营商、互联网巨头、地方云计算平台等建设的云平台,可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标准化使用,还会面临风起云涌的局面。

  此外,中小企业借助云平台已经是必然趋势,互联网带来了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他们普遍对成本很敏感,把财务应用、内部OA管理平台等放到云平台上,将为他们大幅度减少成本。

  盛大、阿里做基础,中小企业做应用

  口述/酷盘CEO 顾志诚

  整理/曲琳

  我们的产品是同步存储软件“酷盘”,相当于美国的“Dropbox”模式,是为数不多的云存储能够落地并面向网民个人的产品。现在美国Dropbox的普及率非常高,其实前面三年的发展很慢,iPad和iPhone席卷市场之后才一下子爆发,因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出来了,移动端与PC端的同步变得很必要。2011年3、4月份Dropbox一下子估值就高了很多,我们也就顺水推舟打进了一个比较火的市场。

  未来直接面向网民的云存储产品会有更多,而且会让网民形成习惯。作为Dropbox被国内屏蔽时的替代品,我们在一段时间迅速“捡到”三四十万用户,足以看出市场的潜力。就像之前大家装电脑,没有意识要装杀毒软件、视频软件,也许2012年开始会养成习惯装同步软件,市场上几家同类软件都是一起在推动这个市场,各家巨头都要进来,360和腾讯几周前也出了测试版。

  云计算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处于产业链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美国亚马逊S3平台相当于为云计算顶层软件公司将服务器买好、机房建完、网络联通,搞定分布式存储系统,而在中国,我们多数都要重新开始自己做,还要考虑到全国三大传统电信运营商,以及网络优化的问题。

  阿里云、盛大云都在做亚马逊S3的工作,中小IT公司也会面对更多更现实的应用。例如我们已经效仿Dropbox做了API接口,成为云存储平台,让软件开发商将数据储存到我们的平台上,进行托管类的业务。用户在上面产生的文件通常只能存到移动终端上,现在可以保存到云端上,目前我们在和很多软件企业谈合作。硬件载体将不是问题,甚至是智能电视、车载影音系统,几乎所有第三方程序产生的数据都可以保存在云端。

  社会化电商:SNS的新生?

  它们给淘宝带来了巨大流量,垂直电商会受益吗?

  为淘宝商家做社会化推荐是切入口

  口述/启明创投合伙人 童士豪

  整理/曲琳

  2010年我在《创业邦》杂志上讨论过从SNS角度涉入电子商务的问题,当时觉得这条路很难走通,例如一个社区中有女孩子加你为好友,过段时间开始发广告消息骚扰你,你会反感,或者觉得社区本身的商业气氛太浓;但是2011年我们看到了蘑菇街和美丽说,一个女孩子在上面秀衣服的图片,不管你买不买,都会觉得很漂亮,你甚至不需要非得点那些图片,因此用户心里不抵触。

  2011年能明显看出社会化电商是趋势,越来越多人在网上买东西,他们想知道什么东西卖得好、在哪里买得到,这不是推销,而是推荐与发现。加上微博的兴起,也让人们觉得推荐是很重要的。谷歌的模式,是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去搜索,但如果你不知道呢?这就需要你去发现一个东西。发现和寻找是两个概念,发现是有一点冲动的,越过了搜索那一层。这两年互联网从业者更加了解用户的内心了,是不是社会化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有这个需求,而现在的模式没办法满足。

  继续为淘宝小商家做社会化推荐是个切入口。蘑菇街和美丽说是典型,而且他们一下子就找到淘宝,而淘宝需要与现在所有第三方辅助他们展示的公司都要合作,这也是淘宝对抗其他巨头最好的战略,当然也可以与凡客、京东合作。

  我觉得社会化电商还可以进一步,与广告结合,例如在人们喜欢的产品图片旁边,放上一些商家的广告图片,和搜索一样,在搜到的产品旁边放同类广告。

  当然社会化电商也有难点,首先社会化的形成并不容易,你要先成为用户喜欢的社区,才能让人愿意消费;其次,微博上很多营销的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会构成骚扰。一个独立化的网站,形成用户黏性,不让人感觉到骚扰才是好的模式。

  微博、社区、电商网站新模式将扎堆

  口述/蘑菇街创始人、CEO 陈琪

  整理/曲琳

  提起社会化电商,我认为现在误区比较多,很多人觉得微博上传播一下,甚至QQ群里做宣传就叫社会化电商了。我个人认为,社会化要与社区化、社交化分开,比如一件衣服比较好看,成百上千的人会喜欢,它的排序就会提升,这其实是一种群体的行为和群体的决策,实际上这些人之间没什么关系。蘑菇街这种形式是从消费者出发,先建立起一个社会化平台,把喜好相似的人组织起来,再跟商家对接。

  2011年,社会化电商还处于一种萌芽的状态,各种模式都会冒一点出来,2012年大家说电商要冬天了,至少是个秋天,反倒会让大家都静下心来。2012年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以微博为例,微博营销我觉得还谈不上商业模式,但已经是淘宝流量里面非常重要的来源了。微博上有专为淘宝服务的公司,走媒体路线,一方面自己生成好的原创内容,一方面做电商广告;还有些聚集欧美街拍的内容资源,把上面的衣服找出来推荐给用户;也有从电商出发的形式,比如上海商派(ShopEx)做了跟微博合作的橱窗,把商品就直接挂进去了,也可以同粉丝做分享。

  其他形式,包括有些论坛会为京东、当当等专门做板块,也是把用户一群群归结起来;55BBS、爱物网是我们的前辈,也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化方式;再比如我原来同事做的草莓派,又卖东西又开社区,是很少见的,对电商来说,一个很大的成本在于流量,当运营了一个社区以后,重复购买率会很高;不能忽视的还有淘宝,淘宝体量太大了,要找到很合适的模式还要花一些时间,但是他们一定会往社会化方向走的。

  社会化不见得是哪个社区都能做的,对于运营的要求非常高,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迅速帮助用户去命中他心里想要的东西,所以必须做到陈列、分类、排序。本质来看,这是电商的一种营销渠道,在未来,电子商务公司一定会青睐于性价比、转化率都很高的渠道。

  o2o:机会巨大 线下环境决定成败

  2011年,客多网、布丁网等获得了风投青睐,千团大战过后,“千O大站”已经悄然打响。

  线下成熟领域容易成功

  口述/创新工场创始合伙人 汪华

  整理/刘岩

  O2O(Online to Offline)最核心的是在用户决策、交易上提供有价值的互联网服务,真正为商户挣钱提供价值,为用户解决问题,让用户有主动用它的理由。如果只靠花钱打广告把用户买过来,不提供增值服务,再以同样甚至更低的价格卖给商户,这中间创造的价值并不多。所以O2O不应该是去做“二道贩子”。

  团购作为O2O,也是创造一定价值的,很多线下商家并不知名,团购解决的是线下商家跟用户沟通的问题。只不过现在很多团购被拔苗助长,来不及做更细致的事情,创造的价值深度不够。

  做O2O未来能创造价值的机会还有很多,这点毋庸置疑。比如像大众点评网,解决消费者和商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再比如,在传统行业,中间交易环节特别复杂,难做决策,创业者如果能提供给用户很好的信息,提高用户忠诚度、黏度,这就是机会。但有些方面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在很多行业,线下环境不是很好,比如线下服务提供商或交易环节不是特别标准、规范的情况下,很小的创业公司进入容易成为先烈。

  相对来说,做O2O要求两边的“O”都要特别成熟。在用户方面,应该选择用户习惯等方面都特别成熟的领域;线下的“O”,也需要选择相对标准化,比较规范的领域。创业型公司应该是选择好一些线上、线下环境相对成熟的领域,再去做一件非常具体的小事情,做出一款好产品。

  线上才是O2O的精髓。因为O2O公司做线下没有优势可言。目前一些O2O公司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不是踏实下来做一款精致的互联网产品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而是想着快速拿钱买用户扩大规模;第二,做产品的思路上未能真正帮商户解决赚钱问题;第三,产品没有很强的用户增值、用户黏性。克服如上三点问题,就应该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了。

  O2O可能比团购还要难

  口述/我查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 黄远鹏 整理/刘岩

  O2O是双向的,既包含online to offline,又包含offline to online,即:线上把消费者导入到线下商家,线下商家又把服务反馈到线上。团购是O2O最早形成产品化的模型,问题是只把消费者引向线下便终止,未把线下服务传递、反馈到线上,属于单向的。团购还有一个天生的缺陷是:明显以牺牲商家的利益去满足消费者的利益,最终的结果是线下商家提供的服务大打折扣。尽管国外有Groupon相对成熟,但目前这个生态链条依然不够健康,整个团购行业在梳理、优化,洗牌后能生存下来的就那么几家。

  对比美国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的比例,我们线上消费的比例还很小,未来通过O2O扩大线上消费比例,还是有很多创业机会。只要能把线下空闲的资源与有需求的用户连接起来,就会成为一个O2O的经典案例。如果O2O能做得好的话,是线上与线下对等的模式,即线下的服务可以延伸到线上,线上的需求可以延伸到线下,做到极致之后应该是线上线下不分彼此。

  

  其实O2O最本质的是做好本地化服务。在用户行为、定位、社交等方面,SoLoMo跟O2O有很多重合之处,尤其是在本地化服务上。本地化就意味着O2O需要提供的技术、服务、内容也集中在一定范围之内,体现更多本地化生活服务类的优势。

  但做O2O未来可能会比团购还要艰难。一方面要求在网上营造特别庞大的用户群,一方面又要在线下培育优质的商家。就目前来看,尽管O2O能带来大量用户,但却得不到商家的任何反馈。这时就迫切需要通过支付手段,或者刷折扣券上的一维码、二维码等技术手段,从而形成一个好的消费者反馈机制。作为一个O2O平台,只有深度挖掘优质商户,带来更多回头客,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本文来源:《创业邦》杂志 ) 冯婷

来源:网易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