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中国房地产2030年前不会出现下调

政府责任是什么?应该是保证居住权,给最需要保障的人居住权利,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保障谁,至今 为止政府没有出台任何文件,国家也没有出台法律对保障房提供什么样,本来是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不要睡在大街,现在提高到对中等收入家庭或者对拥有财力的国家 公务员等提供福利分房的再回头。

文/任志强

我们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有一个民族危机问题,国家兴旺大于民众财富的需求。所以一直到建国为止都是国强才能民富,建国以来发现倒过来。因此战 争危险论导致我们国家前三十年没有进行城市化论。我们国家上个世纪50年代初提出战争第一,就是国防第一,然后是工业第二,基本建设第三,住房第四。因此 我们住房在城市化率过程中远远落后同等发展国家阶段。

1998年进行房改的时候,基本上实行哪个单位有钱哪个单位就有福利。上海这些街道的大集体和小集体基本享受不到,大的纺织工厂他们可以享受到福利 分房,上海尤其典型。1998年之后出现市场化,这是真正实现城市化的高速增长和住房市场增长。但是我们“十二五”规划要实现两个市场,一个保障性市场, 一个是商品房市场。

政府责任是什么?应该是保证居住权,给最需要保障的人居住权利,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保障谁,至今为止政府没有出台任何文件,国家也没有出台法律对保 障房提供什么样,本来是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不要睡在大街,现在提高到对中等收入家庭或者对拥有财力的国家公务员等提供福利分房的再回头。

不解决土地问题就不能解决房地产市场的任何问题

为什么调控这么多年解决不了?

2003年开始调控到现在,上海在1999年到2003年实行减税制,2003年之后出现问题,就是出在土地上,今天不从土地问题上来解决,我们是没有办法根本解决现在房地产市场中出现的任何问题。

从土地供应量而言,必须看原来出现的土地储备以及土地能不能保证未来生产供应。2003年之前,我们平均月增长40%土地供应量,2003年出现土 地招拍挂之后,其中有14个月低于10%的低增长,18个月的负增长,2007年我们提出增加供给,所以有一段短期的高峰。之后出现了2007年的“两 防”,即防止投资过热和防止通胀,然后又出现持续负增长。

我们通常把两年以前的土地计算为法定生产量,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到,以前房价持续增长主要重点来源于土地。因为2003年我们提出控制或叫收紧土地银 行信贷两闸门。18亿红线能不能突破,这是长期争论的问题,其实和开发商没有什么关系,建设用地是每年总用地的10%。在六类供地中,房地产只占其中一部 分,我们只占当年用地的1.5%,房地产开发和18亿红线没有关系。2010年我们号称12万公顷土地供应量中,开发商只获得四分之一。

土地制度是制约房产市场正常发展资源分配的重要一块。政府从中间收到多少?如果从房地产流转税来说,我们占13%左右,就是四种税收,包括营业税、 土地增值税、契税和耕地占有税。从房产税和持有税来说,大概地方财政收入占5.23%。两者相加约有15%来自于房地产。2010年我们是2.9万亿土地 总收入,两者一对比,可以看到税收在房地产所占的比重很小,远远不如土地财政收入。房产税加上土地财政收入,可以说基本上占到房价的70%。

一般来说,住房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房荒”阶段,就是为人均少于一张床的绝对数量不足阶段。如我国的1978~1990年;二是,增加 住房面积的增量发展阶段,也称“户均一套房”,相当于我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8平方米向人均20平方米的发展阶段;第三个发展阶段是“人均一间房”,如我国 1998年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后的阶段;第四个阶段是扩大住房舒适度消费阶段,为提高住宅总体水平的阶段,这个阶段重点依靠完全市场化为主而发展了。

2010年6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发布了《关于做好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 作的通知》,提出了“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重点和基本目标称,“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 题,2013~2015年各地要结合实际,稳步扩大制度覆盖面,适当提高保障标准,力争到规划期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 本得到保障。”这是关于保障房提出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很难说。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世界朋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