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露:货政寻求不松不紧

  央行:货币政策寻求不松不紧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6月3日~4日,清华大学举行2017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对央行来说,首要任务就是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调节好货币闸门维护流动性的基本稳定,努力做到货币既不松也不紧,为结构性改革引导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寻求不松不紧货币政策

  如何理解上述“不松不紧”的货币政策?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认为,“不紧”是指货币政策支持经济正常合理的增长,要保持流动性的基本稳定,要维护金融体系的基本稳定,防止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不松”,则表示如果货币政策太松的话,僵尸企业和过剩产能就很难去掉。

  陈雨露表示,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近十年,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远远超过最初的判断,危机引发的深刻反思也是多维度的。其中,从宏观金融管理的角度看,首先是必须要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经济和结构性改革的关系。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大规模、长期使用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实践的鲜明特征。从政策效果来看,在危机最严重的时期,非常规货币政策稳固了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的信心,短期内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但是,非常规货币政策在提升实体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和推动通胀回升方面远远不及预期。

  “实际上,货币政策就其本质来说,仍然属于总量政策和总需求管理政策,存在明显的边界性和适用范围。本轮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展迟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发达经济体把货币政策用到了极致,而基础性的结构性改革始终进展不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结构性改革在政策工具箱内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陈雨露说。

  四方面落实

  金融供给侧改革

  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要寻求“不松不紧”的货币政策外,央行还要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陈雨露称,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的工作重点,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稳步开展市场化、法制化的债转股,促进直接融资发展,缩短融资链条,降低融资成本。与此同时,也希望实体企业能够立足自身的主业,纠正偏离主业、盲目涉足金融业的倾向。

  李波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要素市场进行市场化改革,要素市场包括资金、劳动力、土地等。其中,资金就与金融的关系比较大。因此,金融服务供给侧改革,就是整个资金市场要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至于如何实现市场在资金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李波认为,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扩大准入。当前金融服务的供给仍不足,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就要扩大准入,如在民营银行的准入、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二是放开价格,主要是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此外,还应允许金融机构在服务收费方面能够更加自由、放松管制,这样才能让金融机构推出市场真正需要的各种服务;三是夯实基础。这不仅包括宏观上实体经济要健康,在微观层面,金融机构、企业的公司治理、内控体系要到位,监管体制也要健康;四是要加强监管。

  在加强监管方面,陈雨露则表示,今年央行明确提出了建立“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金融调控新框架,前者主要针对总需求管理,旨在促进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后者针对金融体系本身,旨在维护金融稳定。下一步央行还将围绕建立有效的系统性风险度量和早期预警机制、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的开发、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证券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