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民营经济突破发展——信阳市人才工作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综述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颖 周亚涛

人才是民营经济突破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提升民营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信阳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根本。

信阳市人才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引进、培育民营经济发展急需紧缺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出台“信阳英才计划”,引育民营经济领军人才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我市瞄准人才特别是民营经济组织人才创新创业的“痛点、堵点”,统筹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制定出台《关于实施“信阳英才计划”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意见》,打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创新”“人人皆可创业”的人才生态城市,促进各地引进新的民营经济组织创新创业人才,促进现有民营经济组织技术升级。

明确引育对象。围绕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现代物流、现代家居、医药制造等产业,以及金融创新服务、资本运作、文化创意、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5年内,引育10个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0名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家,300名(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明确支持标准。“信阳英才计划”人才落地的创新创业项目,享受产业化资金资助、多元化融资支持、创业场租补贴等支持。其中,产业化资金资助是核心,按人才层次分别给予50万元至5000万元资助。提高契合度。“信阳英才计划”既看人才团队的创新能力,又看人才团队与信阳产业的契合度,强调能否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能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7年7月,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信阳日报上发布“信阳英才计划”引才公告。2017年11月、12月,分别在北京、武汉、深圳举办了四场推介会。2018年3月,共有37家人才团队进入“信阳英才计划”视野,申报首批“信阳英才计划”。“信阳英才计划”“史无前例”的引才魄力和扶持力度,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为信阳招才纳贤增添了强劲动力,营造了英才云集的好氛围,培育了创新创业的好土壤。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民营经济人才活力

坚持以“放权、松绑、搞活”为核心,制定《信阳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人才集聚市场化、人才评价社会化、人才投入多元化,进一步打破引才、育才、用才等环节体制机制障碍,构筑了我市含金量最高、统筹集成范围最广的人才政策,有效激发了民营经济人才活力。

在省定一星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建立职称评审组织,在大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职称自主评审试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离岗创办企业或到民营经济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5年内保留人事关系和基本工资,并享有参加职称评审、岗位等级晋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

改革释放出的各项红利,激活了各类人才的活力。在农业、电子、医药、食品、茶叶、机械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极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信阳方浩实业有限公司人才团队组建的河南省珍珠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建筑用微孔发泡陶瓷保温装饰一体板,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大大提升了珍珠岩技术加工能力。淮滨县防胡镇防胡村青年农民郑镇怀,发明了用布为原料雕刻的布雕画,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发明的“布雕画的制作方法及其专用烙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为发明专利,直接申报获得高级工艺师职称。

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壮大民营经济人才队伍

参加省委、省政府举办的欧美同学会第六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郑州峰会,成立了工信委、人社局、科技局、人才办以及黄国粮业等民营经济组织组成的参展团,发布了LED电子显示屏、电子传感器等方面的海归人才需求信息25条。制作的“五个一”系列宣传材料受到海归人才的青睐,也受到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领导的表扬。

参加2017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19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成立了工信委、人社局、科技局、人才办以及黄国粮业、舜宇光学等民营经济组织组成的参展团,发放了100份“五个一”宣传材料。广东谷麦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诺寒表示,“信阳英才计划”非常好、非常及时。下一步将公司搬回信阳,把先进的技术带到信阳、把创业的宝贵经验带到信阳、把积累的人脉关系带到信阳,实现“信阳受益、企业发展”的双赢目标。

引进省博士服务团成员。坚持“按需选派、双向选择”原则,广泛收集全市各产业集聚区和民营经济组织需求意见,引进4名省博士服务团成员到我市产业集聚区和民营经济组织服务。信阳师范学院博士井强山在上天梯管理区挂职期间,在能源催化与非金属矿物利用方面取得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甲烷催化转化制合成气研究获省科技二等奖,有效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拉长了产业链条。

大力实施柔性引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民营经济聘请的专家和人才,来去自由,待遇从优,成果重奖。通过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先后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市讲学、咨询、技术指导达2300人次,帮助解决我市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促进了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做好教育培训,提升民营经济组织人才素质

创办“信阳发展高端论坛”。为培养和提高我市企业家的创新发展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创办“信阳发展高端论坛”。论坛每两个月举办一次,每次邀请一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或企业家,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解读,深度探讨信阳经济发展新机遇、企业增长新动能。先后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瑞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汉权博士授课。每期论坛进行现场答疑解惑,为招才引智、产业发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组织参加中原企业家大讲堂。组织我市发改、工信、科技、财政、金融等部门和民营经济负责人参加省委组织部、省工信委举办的第三、四、五、六期中原企业家大讲堂,促进了我市民营经济组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丰富平台载体,促进民营经济高端人才集聚

把强力支持民营经济科技创新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人才集聚的突破口,对民营经济组织新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引才平台的,由财政资金给予一定资助,引进的人才可享受各项优惠政策。近年来,在全市筛选一批高新技术民营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先后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7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科技园区2家,并组织2720多万元项目资金,对新建的企业工程中心、院士工作站、创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给予奖励,进一步调动了民营经济创建科技创新平台的积极性。

优化成长环境,提升民营经济人才内生动力

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利用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介,大力宣传民营经济组织人才团队创新创业的先进事迹,培育全社会创新文化和创业精神,营造尊重、关怀、宽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加大荣誉激励力度。先后3次组织民营经济组织人才到高校学习、到行业领军企业深造等,促使他们知识常新、成果常有。在申报国家、省、市人才计划和省、市各类优秀人才评选中,把民营经济组织人才与其他人才同等看待。在市级拔尖人才评选中,把民营经济组织人才纳入其中并优先考虑,第八批民营经济组织人才占11%,第九批占12.9%,第十批占10.1%。同时,积极推荐优秀民营经济组织人才担任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市人大代表中民营经济组织人才占14%,政协委员中民营经济组织人才占30%。

建立市、县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把民营经济组织人才纳入联系范围。先后有5名民营经济组织人才与市级领导干部结对联系,有27名民营经济组织人才与县级领导干部结对联系。通过领导与民营经济组织人才沟通思想,通报经济建设重要情况,以及我市重大工作决策部署和推进落实情况,对重点规划、重要计划进行宣传解读,增强了民营经济组织人才的成就感、归属感、获得感。

建立人力资源库,做好保障工作。根据全市人力资源个人特长和受教育程度,进行分类,建成一个涵盖全市300万劳动力和3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人力资源库,为民营经济组织用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市人才办主任陈爽表示,我市民营经济能不能实现突破发展,根本在于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培养一支高素质优秀民营企业家队伍,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化解企业引不进人、留不住人难题。将民营企业的各类优秀人才纳入党委、政府人才表彰奖励体系。要不断拓宽民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渠道,让民营经济在实现突破发展中有活力、有动力、有实力。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