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善良是传承善良”——走近“全国最美家庭”之黄琪龙家庭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亚云

在市财政局后勤处,有一个特殊的水电维修工——黄琪龙。说他特殊,是因为他的多重身份:他不仅是24小时随叫随到的“水电管家”,还是社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好儿子”,是周围人口口相传的“活雷锋”;说他特殊,是因为他的身上荣誉满身:“河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第二届最美信阳人”“信阳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大美浉河人”……在今年全国“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中,黄琪龙家庭又光荣当选。

最美家庭美在哪儿?走近黄琪龙这个四口之家,最打动人心的是他们植根于心底的那份善良。

“琪龙这孩子心眼好,对我比亲儿子还要亲。”提起黄琪龙,年逾八旬的罗金娥除了感激还是感激。独居且患病在床的她在床上躺了5年,黄琪龙就去看望了5年。“每天上下班,都要去她家看看,怕她一个人在家出了事没人知道。”黄琪龙说。

让黄琪龙惦念的不止罗金娥一人,社区的空巢老人、市财政局家属院的500余户人家都牵挂着黄琪龙的心。“有时候正吃着饭,放下碗就走了。有时候深更半夜,睡得正熟,电话一响,拎着工具包就出了门。”提起丈夫的工作,黄琪龙的妻子丁玲形容,“是24小时待命还倒贴钱”。之所以“倒贴钱”,是因为黄琪龙数年如一日,维修水电分文不取,还自费购买材料。东家换个灯管、西家换个水龙头都是黄琪龙自己掏腰包购买的。

记者见到黄琪龙时,他正从社区改水改电的现场回来。黄琪龙瘦高身材、温文尔雅,一双粗糙且布满疤痕的双手在他身上显得十分突兀。“左手是2012年救火时烧伤的,这几道口子是修水管不小心割伤的。”黄琪龙的一双手上写满了故事。

正是这样一双伤痕累累的手,带领着一家四口“行善事,做好人”。黄琪龙虽然收入微薄,但一家四口的名字却常常出现在平桥爱心粥屋的捐款名单上。在我市志愿者队伍中,也常常能找到黄琪龙一家人的身影。

他们的善良植根何处?黄琪龙说,40年前,父亲的言传身教给自己幼小的心灵播种下善的种子。“还记得小时候,父亲会些修修补补的活计,每到雨天、农闲时,远亲近邻拿着家里漏底的铁锅、破洞的胶鞋、折了骨架的雨伞来到我家,父亲总是分文不取,还乐呵呵地帮他们修理好一切。”

他们的善良归于何方?看看黄琪龙的妻子和一双儿女,我们找到了答案。两个孩子在父母爱的教育和感召下,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尽己所能,来帮助需要的人。“爸爸常告诉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都要向爸爸学习,做一个好人。”在黄琪龙的女儿丁一眼里,父亲就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都说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但在黄琪龙一家人身上,记者看到了“但行好事,前程自明”。代代相传的善良基因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一代代人前行的道路。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