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气囊风波未止:大众通用相继召回 涉及700余万辆

  大众、通用相继召回 高田气囊风波未止

  涉及700余万辆汽车

  王琳琳、张洪杰

  高田气囊事件所带来的阴影持续笼罩着各大汽车品牌,其引发的全球汽车召回事件也继续上演。

  两个月前,卷入高田气囊门的大众汽车、通用汽车和奔驰汽车,因一直未在中国召回涉及的问题车辆而被国家质检总局约谈。近日,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相继发布了召回文件,分别召回486万辆和252万辆涉及高田气囊门的问题车辆。

  大众汽车表示,将自2018年3月12日起,分批陆续召回包括奥迪、大众、斯科达等品牌的多款国产和进口车型;通用汽车表态将于今年10月29日起,分批陆续召回别克、雪弗兰、欧宝以及萨博等品牌车型。

  “从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来看,高田气囊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在减弱,汽车企业都在有序召回中。” 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颜景辉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除了召回之外,汽车企业应该继续布局,以此来消除召回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

  影响持续

  从对于高田公司来讲,其正面临数百亿美元的气囊回收成本和债务,这也是近十年来不断召回和诉讼所造成的后果。

  此外,据国外媒体报道,已申请破产的高田美国子公司TK Holdings于当地时间8月9日向美国联邦法官申请中止高田气囊受害者对车企的诉讼,以此来保护客户的权益。虽然部分汽车企业和高田公司达成和解,但召回后得以修复的车辆所占比例还相对较少。以日产汽车为例,截止到6月底,日产应召回的车辆中仅有29.9%得以修复。

  目前,因高田气囊受影响的汽车企业还在继续召回中。上月末,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在国内主动召回相关涉及车辆;马自达宣布将在美国第二次召回涉及高田气囊安全隐患的车型,共计约8万辆汽车。事实上,今年国内召回数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与高田气囊事件有关,本田、丰田、马自达、三菱等日系车企是高田气囊案件的“重灾区”,欧美车企也有涉及,相继发起相关召回公告。

  今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就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集体约谈大众汽车、通用汽车和奔驰汽车三家企业,通报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缺陷调查情况,要求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履行缺陷召回法律义务,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目前,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已经采取了召回措施来消除安全隐患。

  事件始末

  高田气囊最早出现问题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时出现了首例消费者向美国国家交通安全管理局就其安全气囊隐患进行投诉,但并未引起关注。

  直到2014年,气囊安全问题才真正引起高田公司高度重视,当年10月,由于存在问题的高田气囊可能会向车内的人喷出金属弹片,并已经造成4人死亡,引起多起诉讼。随后高田公司发布公告,称受到缺陷气囊影响的汽车数量至少为780万辆,接下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正式调查高田2000年至2007年生产的气囊是否封口不当。

  2015年高田公司首次公开承认气囊存在安全隐患;同年6月末,高田承诺将全面配合世界范围内的召回行动;此外,同年美联邦政府发布2项新的命令,对高田开出了7000万美元的罚款;同时要求使用缺陷气囊的汽车需在2019年之前完成召回。

  2017年2月,高田公司对在美销售问题安全气囊过程中存在欺诈表示认罪,同意支付10亿美元刑事罚金与美司法部达成和解协议。同年6月,高田公司由于提供存在缺陷的气囊而将背负数十亿美元的负债,因此高田美国子公司在特拉华州申请破产保护,负债高达100亿美元至500亿美元,而日本的母公司同时向东京地区法院申请了保护。最终中国宁波均胜电子美国子公司KSS以15.88亿美元购买其资产。

  而在这个过程中,受影响的汽车企业在不断增加,因高田气囊问题而发起的召回也一直在持续。公开数据显示,从2008年以来,高田气囊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汽车召回数量高达5000万辆;目前仍有近1亿辆装有高田气囊的汽车等待召回,预计回收事件至少会持续到2019年底。

  在中国,高田气囊问题涉及到了37家汽车企业,涉及车辆2000余万辆。截至6月底,中国共有24家汽车企业实施召回102次,涉及车型97个,召回数量达到了1059万辆。

  殃及池鱼

  高田气囊事件逐渐演变成为“气囊门”案件,受牵连的企业除了最先因高田气囊而发起召回的本田汽车之外,还波及了宝马、菲亚特克莱斯勒、福特、马自达、日产等企业。

  2015年,宝马、菲亚特克莱斯勒、福特、通用、本田、马自达、三菱、日产、斯巴鲁和丰田10家汽车厂商共同委托第三方公司Orbital ATK公司,组成的独立测试联盟,对召回事件所涉及的高田气囊增压泵进行独立测试,以获得最准确的事故原因。而受高田气囊影响最大的本田公司则单独聘请美国科技顾问来调查研究高田气囊问题。

  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因高田气囊问题已造成19人死亡,180余人受伤。

  因高田气囊案件而大量召回,对于汽车企业来讲,除了要承担库存、成本增加的风险和承受品牌形象受损之外,还要面对在日益竞争加剧的汽车市场格局中,因召回而导致的竞争力受影响。“当消费者对于汽车品牌的信心和依赖减少时,其品牌竞争力必然会相对减弱。”上述人士如是说道。

  高田气囊虽已提前退场,但其安全隐患所带来的后续问题以及对各家车企造成的困扰,仍在继续。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中国经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