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三角”的小目标 ——以小见大看温州述评(上篇)

温州塘河沿线。杨冰杰 摄

信阳日报报晓风客户端记者 时秀敏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们怎么办?

这是很多城市绕不开的发展之问。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发源地之一的温州,今天重新定下自己的“小目标”:“打造‘铁三角’,再创新辉煌”。

这个“小目标”换言之就是“巩固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奋力谱写浙江新方位下温州发展的辉煌篇章”。正如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日前在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大会暨全国媒体看温州活动启动仪式上所言:“这一目标的提出,一方面勾起了温州人对‘铁三角’的亲切回忆(杭州、宁波、温州历来是浙江的‘铁三角’),另一方面也激起了温州人打造‘铁三角’、再创新辉煌的澎湃激情。”

温州的名气很大。早在30多年前,温州就引发全国性关注,以“小商品、大市场”和活跃的个体私营经济为特征的“温州模式”叫响神州,“五把刀”闯市场、“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创新”的温州人更是名满天下。有人认为,创造了“温州模式”的温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和犹太商人比肩的群体,温州人因此又有“东方犹太人”之誉。

记者走进位于永嘉县奥康工业区的奥康集团总部采访时,似乎就是在翻阅一部浓缩的温商奋斗史。

从3万元起家的制鞋家庭小作坊,发展到一个中国鞋业品牌价值榜首、品牌价值高达180亿元的鞋类领军企业,奥康集团只用了29年时间。

在奥康展厅无鞋体验店,记者实地体验了从脚型测量到选型定制的个性化购物体验。

15秒内,镭射准确量出顾客脚型的三维数据,进行个性化定制生产,再通过快速物流,第一时间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这正是奥康推出的“C2M”高端定制战略。根据计划,奥康将在全国终端门店设置脚型测量仪,目前,已收集了2000万人的脚型。不久的将来,奥康将拥有一个庞大的中国脚型数据银行,开创利用大数据、由用户需求驱动生产制造的新时代。

回首奥康发展史,曾因家贫辍学、做过3年木匠、跑过5年推销的董事长王振滔感慨万千,苦难即辉煌,良知即资本。29年来,奥康在“三把火”中淬炼涅槃:雪耻之火、诚信之火、良知之火。这也是“中国鞋都”温州鞋业发展之路。目前,温州上万家制鞋企业和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业已形成年产值达1000亿元规模的产业链,形成品牌矩阵的温州鞋漂洋过海,成为数量最多的“中国制造”的产品之一。

一部温商奋斗史,无疑就是温州经济发展史。红极一时的“温州模式”让温州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建成了“中国电器之都”“中国笔都”等40多个全国性生产基地,温州经济规模也挤进浙江省前三位,与杭州、宁波并称为浙江“铁三角”。即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发展增速连续多年持续低位,到2012年多项指标在浙江“垫底”的情况下,温州人仍然实现了漂亮的“绝地重生”——

2014年温州GDP突破“四千亿”,实现4302.81亿元;2016年温州GDP突破“五千亿”,比上年增长8.4%,继续高居全省第三。

“打造‘铁三角’,再创新辉煌”,在2017年温州市“两会”上,温州发展的这个“小目标”正式出炉。

“小目标”,体现了温州的大决心!

这种决心,在爱好笔业传统产业与自动化生产擦出的火花里得到体现,在浙南云谷“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广阔无边的平台里得到诠释,在温州市规划展示中心铺展开来、次第交接的画卷里得到了升华。

俯瞰全国最大的LED数字沙盘,见证温州都市变迁,期许温州未来容颜,让人心潮鼎沸。

过去温州的城市建设,有“三看三不看”之痛:看了不如不看,近看不如远看,白天看不如晚上看。

今日之温州正举全市之力,让“三看三不看”成为历史。一方面,快刀斩乱麻推进“大拆大整”,拆迁城中村100个,将腾挪出3.6万亩、相当于温州城区面积1/10的城市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谋定而后动推进“大建大美”,重点规划建设“两线三片”,即瓯江两岸沿线、温瑞塘河沿线和三垟湿地、中央绿轴、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温州未来的精美名片。

“小目标”,彰显了温州的大气魄!

温州人清醒地认识到,虽然GDP总量位居全省第三,却只接近杭州的1/2,与宁波也有近3500亿的差距。要巩固提升温州在浙江的“铁三角”地位,发展经济最关键。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以强劲的发展动能为引擎,以万马奔腾的广大企业为支撑,加快修复旧动能,不断培育新动能。

为此,温州提出实施“八大工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升级工程、产业集群提升工程、科技创新驱动工程、落后产能淘汰工程、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工程,5年内,力争上市企业超过100家,GDP总量达到7000亿元以上。

“小目标”,预示着温州的大蝶变!

国务院最新批准的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将温州定位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温州靠改革起家、以改革闻名,先后承担了52个国家级和省部级改革试点,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刚刚履新3个多月的温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向记者介绍了温州在全省率先实施 “最多跑一次”的改革。

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既关乎改革,又紧系民生。温州通过“一站导引、一网通办、一库共享、一端服务”的“四个一”工程,深度推进信息数据的打通、汇集、共享、开发和利用,努力实现“不再无效跑”“不用多头跑”“数据替人跑”“一次也不跑”。特别是设立的“一库共享”服务窗口模式,在全国首创。

同改革相适应,温州扩大开放的步伐铿锵有力。温州在“一带一路”沿线建有3个国家级、1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建有18个境外商品城、261家境外营销机构,是全国拥有国家级境外园区最多的地级市。68.8万温州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经商创业,其中有38万人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独一无二的温商网络优势,让温州走向全球化、国际化,在“铁三角”的定位上与杭州、宁波相互依托、优势互补。

温州是改革的沃土,是开放的洼地。习近平总书记曾饱含深情地说:“我对温州有一个很大的希望,就是希望温州把这部创新史继续写下去,探索新的规律,创造新的业绩,写出新的经验,为全省带好头,也为全国作示范。”

忆往昔,开创“温州模式”,“温州人”筚路蓝缕、砥砺奋进!

看今朝,锁定“铁三角”的“小目标”,“温州人”信心满怀、志在必得!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时秀敏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们怎么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