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 向全市人民报告

信阳日报报晓风客户端记者  李宇 袁野 戴子翔  文/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也强调,要积极推进健康中原建设,全面提高我省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水平。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工作,每年都将大批涉及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点工程纳入全市十件实事中。在今年的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市委书记乔新江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真正把工作重心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管理,转向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上来,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市长尚朝阳指出,要树牢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积极推进卫生与健康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实施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在我市“两会”召开之际,本报《健康信阳》采访组与市卫计委、部分县(区)卫计委一道,向全市人民报告信阳卫生与健康事业5年来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市卫计委:全面推进健康信阳建设

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现场。

自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特别是“十二五”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市卫生计生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工作部署,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跨越新发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普惠群众。我市自启动新医改以来,积极探索并实践符合我市实际的医改新思路、新模式,取得显著效果。我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每个行政村拥有一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息县作为全国、全省县域医改试点县,按病种付费、协作医疗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医疗机构重点药品监控目录为全省首创,得到省卫计委的高度肯定并将在全省推广。农村居民重大疾病新农合保障病种扩大到目前的35种。新农合大病保险顺利实施,我市参合农民在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全面实现新农合直补。9个县区的综合医院全部完成了改造升级,实现了倍增目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取得明显效果。

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有序。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3类47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有力有效。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不断加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积极有效,禽流感等突发和新发急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范,消除疟疾工作扎实有效,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逐步推进,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不断加强。妇幼健康水平大幅提升。面向农村妇女的4项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成效显著。2016年,我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3项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医疗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全面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切实解决了“三无”人员、无力支付的特困急救患者的医疗救治难题。严把采供血质量关,我市连续7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建立了8个市级医学质控中心,有力促进了全市医疗质量的提升。

2016年9月13日,市政府副市长张明春视察市中心医院羊山分院项目建设。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特别是市委、市政府面向卫生和教育系统实施的“双千工程”,社会反响很好。“十二五”以来,市、县两级共引进各类卫生专业高学历人才2213人,对我市卫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有益补充。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累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实用人才865人,培训内、外、医技等人员3267人次,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

中医药事业发展提质增速。形成了发展合力。市政府成立了中医药工作局际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中医药工作。市人大专门对中医发展情况开展了系列调研,市政协把中医药工作列为双月协商内容进行讨论,形成了四大班子齐抓共管、力促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夯实了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全市中医院新增面积365亩,新增床位1913张。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馆建设正在兴起。2016年年底,全市共有43所中医馆投入使用,建成后的中医馆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群众欢迎。加快了发展步伐。全市已有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特色专科11个、市级重点专科18个,在2016年全省中医药岗位竞赛中,市中医院王亚宇获护理专业特等奖。信阳市被确定为全国中医药参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9个联系点之一,群众选择中医药治疗有了更多的优惠。

计生服务改革务实利民。“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加大了城乡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关怀力度,出台了《信阳市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关怀救助办法》,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夫妻发放每人1万元的一次性救助金,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保基本的计划生育家庭扶助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规划目标之内,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有效推进,生育审批进一步简化。

2016年1月19日,市政府时任副市长曹新生参加市中心医院邀请美国顶级医疗机构梅奥诊所来院访问交流活动。

全民健身氛围已经形成。全民健身和自觉锻炼的意识普遍提高。初步统计显示,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在300万左右。全民健身基础设施逐步完善。6个县建有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实施乡(镇)体育健身工程162个,覆盖率达90%。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283个,覆盖率逐年提高。全民健身组织作用日益凸显。市本级和各县区都成立了体育总会,全市登记注册的体育组织202个,城市社区各类健身站点1526个,乡镇健身站点136个。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休闲体育、公园体育、广场体育、家庭体育和节假日体育活动方兴未艾。

市卫计委主要领导参加体彩广场义诊活动。

健康宜居环境优化向好。全市健康教育网络和平台不断健全,控烟履约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新县被国家卫计委列为全国首批健康促进建设项目试点县,广大群众卫生保健意识和健康素养不断提高。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市中心城区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所辖7个县城全部成为省级以上卫生县城(新县、商城县、淮滨县是国家卫生县城)。2016年又成功创建了7个国家卫生乡镇、82个省级卫生乡镇,省级以上卫生城镇创建比例达71.2%,继续位居全省首位。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初步建立统一权威、分级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管新体制,通过强化源头治理、全程控制、集中整治,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显著。2016年,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优良天数在全省排名第一;全市地表水断面水质达到省政府考核目标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主要农业区土地总体环境质量良好。

2016年9月13日,市卫计委开展进社区义诊活动。

市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五个信阳”发展战略,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又对推进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建设健康信阳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特别是习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指示,以全市人民的健康幸福为己任,按照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全力推进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围绕全生命周期,推动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为早日实现健康信阳建设目标而不懈努力!

平桥:为妇女儿童撑起健康“保护伞”

妇女儿童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关系着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平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健康,把妇幼健康事业作为打造幸福和谐平桥的民生基础工程紧抓不放,不断加强和规范妇幼健康管理与服务,辖区妇幼健康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为妇女儿童享有优质的妇幼健康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2016年,平桥区先后成功创建了省级和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有力促进了全区妇幼健康事业跨越发展。

强化政府主导。平桥区将妇幼卫生纳入全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妇幼卫生事业五年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卫计、财政、教育、民政等职能部门工作职责。结合国家卫生项目建设投入,先后配套投入近2000万元,加强区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医疗保健用房4万平方米,其中妇幼健康服务业务用房1.65万平方米。连续4年为区、乡医疗机构招聘引进编制内妇幼专业技术人员52人,同意区直妇幼健康服务单位招聘妇幼专业技术人员82人。在区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将妇幼保健事业经费、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且逐年递增。

健康教育进社区。

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平桥区将区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中心进行建设发展,实施整体迁建工程,医院业务用房面积从2012年以前不足3000平方米发展到14000平方米,其中保健用房近5000平方米。医院设立妇女保健部、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临床医技部和后勤部,大力提供优质服务,年分娩量逐年大幅递增,多年居市、区医疗机构首位,打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全国妇幼健康服务先进集体”。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了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分别配备妇女儿童专职保健人员至少1人,兼职2~3人;区人民医院等区级医院均设有妇产科、儿科和新生儿病区。同时,制定“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妇幼人才建设规划,定期开展妇幼健康服务人员培训,基本建立健全了区、乡、村三级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不断夯实工作职责。平桥区印发了妇幼健康工作制度汇编,制定孕产期保健、高危妊娠、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等规范,统一印刷各项妇幼报表和登记本、卡、册。依托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和信阳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实现妇幼信息共享和查询,定期开展妇幼信息培训、信息质量控制和漏报调查,区、乡、村妇幼信息网络运转良好。制定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评估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区卫计委成立妇幼保健技术指导专家组,定期对基层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进行督导考核、业务指导、质量控制。区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各司其职,对托幼机构进行儿童健康体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保健知识培训及卫生评价等。成立母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制定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救治实施方案,明确区、乡、村各级医疗机构工作职责和转诊流程,及时转运和救治危重病人。开展妇幼健康教育,2016年组织开展大型健康教育宣传活动8次,印制发放妇幼健康知识宣传资料10种2万余份,辖区部分医疗机构还开设了孕妇学校、家长学校等,定期开展妇幼保健知识健康宣教。

平桥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到区疾控中心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全生命周期、健康全过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平桥区将进一步明确妇幼健康服务发展方向,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充分发挥好政府在妇幼健康服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妇幼健康事业的经费投入, 为做好妇幼健康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保障,支持提供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工作。统筹协调卫计、民政、教育、妇联、工会和新闻媒体等有关部门的关系,通力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辖区的妇幼健康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推行医院用人自主权,定向公开招聘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岗位工作,通过在职学习、学历教育、召开例会、举行培训等方式,加大基层妇幼健康服务人员培养力度,为基层培养一批有技术、有能力的妇幼健康专业技术人员。发挥龙头作用。加强区妇幼保健院建设,平桥区拟在平西路有偿回收开发商土地30亩,划拨给区妇幼保健院,以解决发展空间不足问题。在条件合适时,推进妇幼保健医联体建设。在做好参与省妇幼保健院、武汉儿童医院联盟成员单位联姻的同时,按照自愿、互惠、共赢的原则,区妇幼保健院建立以自身为龙头、基层机构为基础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构建技术支持、人员共享、双向转诊的工作格局。构建信息网络。建立覆盖全区的妇幼健康信息管理平台,打破机构间的信息壁垒,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着力建设优质、方便、快捷的妇幼健康信息服务体系,为实现远程妇幼诊疗奠定基础,促进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在“十三五”时期,平桥区以实施妇幼计生资源整合和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应区情、心系民生的妇幼健康工作道路。随着妇幼健康能力的不断提升,妇幼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平桥区必将构建起机制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更加优质的妇幼健康工作体系,为全区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息县:综合医改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自2012年息县继续深化医改工作以来,息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医改方针政策与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为群众“治好病”、让群众“少得病”两大主题,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导向,通过公立医院管理、综合支付、基本药物零差价、健康签约服务、协作医疗和分级诊疗等多项制度改革联动,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群众回归健康主体、政府回归公共职能。

深入推进综合支付制度改革。强力实施以政府为主体购买医疗服务、以病情为依据分级定额支付、以服务质量为指向绩效考评三大核心制度,从严限定临床路径下等效药品用药类别档次,对医疗机构大宗药品采购作二次谈判议价,用制度措施严格管控“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等营利性医疗行为,有效控制药品价格虚高。该县目前纳入改革的病种达379个(省县域医改试点要求是150个以上),基本涵盖了常见病、多发病,群众“看病贵”问题初步解决。

全面实施县域医疗协作和分级诊疗。围绕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群众“看病难”问题,构建了分工协作、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医疗协作体系。明确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功能分工。对县域各级医疗服务机构能力权限进行科学评估定位。严格转诊、全程管理。出台医保政策调控,制定诊疗服务目录和常见病双向转诊标准,促进县级医院指导带动、乡镇卫生院承接保障、村卫生室守门覆盖的纵向联动,确保统一转诊管理路径下诊治过程不间断、服务质量不降低。购买服务、域外合作。引入医疗联合技术长期援助,让患者在县域内享受专家级诊疗服务,把健康问题解决在基层。截至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病人诊疗量占县域内总诊疗量比例达到89.13%,县医院向乡镇卫生院转诊的人数同比增长10.26%。

强力推进家庭医生健康签约服务。该县把居民健康签约服务作为构建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体系的重要抓手,按照“签约医生+服务团队+支撑平台”的层级化契约服务模式,结合该县居民诊疗情况,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为主要形式,科学设计签约类别,为居民提供包含健康指导、疾病预防、日常干预管理、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全周期卫生健康保障。截至目前,该县乡镇居民签约率达93.22%,城镇居民签约率62.63%,签约居民慢性病服务包报销比例提高到90%。

严格落实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制定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全县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部纳入门诊统筹报销范围,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从源头上解决药品费用虚高问题。2016年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上采购药品4518.79万元,增长37.11%,医保支出结余正向补充医务人员劳务绩效。

息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到村卫生室调研。

积极履行政府医改责任,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制定了息县医疗卫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落实政府承担的“六项责任”。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步伐,引进三级医院管理技术。提升服务能力,按照规划,加强对县、乡、村医疗机构软硬件投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合适、规模适中具备基本服务功能的医疗机构。加强重点专科建设,针对外转率较高的病种(介入、放化疗、重症监护)有的放矢,确保90%的患者留在县内。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从“招、引、培、聘、留、管”6个方面,研究制定优惠政策,累计招聘卫生技术人员661人。强化域外医疗资源引入,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院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实施“3.30专业人才引培计划”。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将县域卫生数据共联对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初步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县乡村一体的县域信息医疗服务体系。

5年来,息县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了没病能预防、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医疗保障新局面。科学合理的就医格局逐渐形成,大病到医院、小病到基层、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已初步形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农合县级报销比例达80%,乡镇报销比例达95%,参合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县级医院达到69%、乡镇达到87%,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群众健康水平得到逐步提升,住院率常年维持在9%左右,低于全省12.6%的平均水平。良性发展的医疗格局逐渐形成,“过度检查、过度用药”有效遏制,医务人员的职业使命感、工作积极性有效调动,逐利机制逐步破除,医保和医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了政府兜底群众健康、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医生回归看病角色的医改目标。

今后,息县将继续坚持“大健康”理念,医改的重心从“治好病”向防治并重、重在预防、重心下移、健康维护转变。着力开展家庭医生健康签约服务,弘扬中医保健,倡导城市健身、农村广场舞等全民健身事业,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新县: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渗透所有领域

2014年新县入选国家卫计委确定的全国首批健康促进县项目试点。新县正是以健康促进县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健康促进综合干预,初步构建了“大健康”工作格局。在顺利通过国家评审验收后,新县被纳入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典型案例汇编,赢得了海内外的一片赞誉。

新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到新启用的新县人民医院综合门诊楼指导工作。

坚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渗透到所有领域。以健康战略引领健康定位。立足资源优势和县情特点,确立了山水红城、健康新县的发展定位,以健康促进为基本策略,用生态宜居的自然环境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用坚定奉献的红色文化促进人的精神健康,用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用低碳环保的生态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用绿色有机的健康产品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健康中国”“健康中原”的战略部署落地生根。以健康思维发展健康产业。着力建设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培育健康产业集群,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成农产品大数据库和质量溯源云平台,制定13个农产品地方标准,打响大别山北纬31°红色土地绿色产品公共品牌,形成羚锐通络祛痛膏、绿达山茶油、新林茶叶、安太食品等100多种健康产品,发起成立了大别山(新县)健康旅游联盟,建设“健康来吧大别山健康旅游体验基地”,推进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规划建设了大别山全民健身公园、大别山露营公园,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试点县。以健康理念打造健康环境。倡树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的理念,呵护青山绿水,保护健康之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7%,植被覆盖率9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年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350天以上。坚持干净就是美、持续就是好,实施美丽乡村生态新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全县所有乡镇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用好县内资源,借助外部力量,构建“党委政府+专家团队+医疗机构+群众”四位一体的共建机制。上下结合抓共建。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健康委员会,并与各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要求责任单位每年制定3条以上有利于群众健康的政策性措施,已有20多个单位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出台了70多项健康综合干预措施。在全县深入开展健康单元创建活动,重点抓好示范健康医院、学校、机关、企业、家庭创建,并逐步推广到乡镇、村、社区和全体群众。强化投入促共建。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0急救指挥中心、县医院综合服务楼,运用PPP模式实施县中医院异地新建,改扩建10所乡镇卫生院,建成169所标准化村卫生室。通过整合财政一事一议奖补、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卫生改厕、垃圾和污水治理、体育彩票公益金等项目资金,完善健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健康主题公园26个、健康步道23处、健康文化长廊44处,为深化健康促进工作打牢基础。开放合作助共建。积极引入外部优质资源,先后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郑州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等建立对口帮扶或协作关系。加强与公益组织合作,与北京绿十字共同发起“英雄梦、新县梦”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把健康教育、文明先导、垃圾分类作为重要内容,80多家公益组织、500多位专家志愿者参与其中。

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大力实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让健康教育深入人心。健全县、乡、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整合卫生计生人才资源,建立了以“健康保健员”“健康指导员”“家庭保健员”为主的健康教育队伍。把培养群众科学健康观、疾病防治素养、妇幼健康素养等作为优先教育内容,开展“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电视专栏、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健康促进智能网络等平台。通过家庭妇女“抓住全家人的胃”;通过健康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用“小手拉大手”,影响和改良家庭的健康习惯,真正把健康知识送到每个领域、每个行业、每一个人。让健康生活成为习惯。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先后组织承办了2016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2016年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信阳新县站)、中国新县全国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举办全民运动会、农民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开展“千人万步、绿色出行”“全民健身、绿色骑行”“健康厨艺大赛”“健康之星”“健康家庭评选”等全民健康活动。让健康服务更加惠民。坚持把健康服务的重点放在农村,把健康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建立健全预防贫困发生的长效机制,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进行分类登记,逐一建立健康档案,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大病医疗保险,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建立“三重”医疗保障。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李宇 袁野 戴子翔文/图 党的十八大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