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解读如何理解缩表:不意味收紧银根

  央行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指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效益回升、实现良好开局,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工业生产明显加快,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4%。

  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调节好货币闸门,加强与市场沟通和预期引导,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合理搭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临时流动性便利等工具灵活提供不同期限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逆回购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随行就市有所上行。继续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的信号和结构引导作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同时,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指标范围;积极完善和推广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则对房地产信贷市场实施调控,强化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与宏观经济基本面变化以及去杠杆、抑泡沫、防风险的要求相匹配,银行体系流动性中性适度,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利率水平总体适度,人民币汇率平稳运行。2017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余额同比增长10.6%;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4%,比年初增加4.2万亿元,同比少增3856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5%。3月份非金融企业及

  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3%。3月末,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2.9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993元。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有所加强,但其可持续性仍待观察,地缘政治冲突风险还在积累。从国内情况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战略深化实施,经济增长和效益回升,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推进,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但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强化,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要适应经济潜在增速和发展阶段的变化,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振兴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升级。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制度建设,扩大开放领域,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改善投资者预期。加快形成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下一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着力增强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畅通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机衔接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报告中还指出,总的来看,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要受到外汇占款、调控工具选择、春节等季节性因素、财政收支以及金融改革和调控模式变化等更为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国央行“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比如在资本流出背景下降准会产生“缩表”效应,但实际上可能是放松银根的,因此不宜简单与国外央行的“缩表”类比。对此应全面、客观看待,并做更深入、准确的分析。由于第一季度“缩表”受季节性及财政收支等短期因素影响较大,从目前掌握的数据看,4月份杨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

  附件: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央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