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剃龙头” 一年都有精气神儿

市民争相“剃龙头” 本报记者 郭晓雨 摄

“师傅,给我孙子理一个个性的发型,酷一点儿最好!”2月27日,市五星路的一家理发店内,坐满了前来理发的市民,大家都希望借着“二月二,龙抬头”理发,讨一个好彩头。

昨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理发店,发现各个理发店一改正月的冷清,几乎店店爆满。“我从几岁我爷爷带着我理发,到现在我60多岁了,带着孙子辈儿的来理发,这也是一种传承,是对中国农耕文化的纪念。”退休的李大爷,最喜欢研究传统文化,对于传统的节气、节日都会按着老习俗去过。而一旁的90后田女士也选择在今天理发,“我就是想图个好兆头。”田女士说。

随后,记者采访了信阳师范学院历史系纪昌兰博士。她说,农历二月初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纪昌兰表示,春龙节一般在“惊蛰”前后,按传统说法,“惊蛰”指“龙动”,换句话说就是一声春雷把蛰伏中的龙惊醒了,意味着美好的春天来临。这一天的习俗基本都跟“龙”沾边,通常要吃龙鳞饼、龙须面求吉利。

有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纪昌兰介绍,二月初二这天,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意味着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以前二月二当天,大人孩子都要早早起床,小孩儿睁开眼后,要在枕头上磕三个头,同时说三遍‘二月二,龙抬头’。之后孩子们要赶在出太阳之前拿课本念书、写字,寓意‘独占鳌头’。”纪昌兰说,这些民俗都包含着十分美好的寓意。

信阳日报报晓风客户端记者  郭晓雨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郭晓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