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古墓端出一锅“牛肉汤”?真相就在这里

信阳古墓端出一锅“牛肉汤”? 真相就在这里

装有牛骨的大鼎,里面还有“汤”。(图片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信阳古墓端出一锅“牛肉汤”? 真相就在这里

考古人员在泥水中进行挖掘

记者游晓鹏 文 李康摄影

本报讯 两千多年前的古墓里发现了几只装有“肉汤”的大鼎,鼎内骨头清晰可见,经专家鉴定为牛骨,这是妥妥的一锅“牛肉汤”……连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微博对一座战国大墓的发掘进行了图文直播,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两千年前的“肉汤”如何“保存”至今?12月15日,记者赶往大墓发掘现场进行采访。

发掘丨一锅2000年前的“牛肉汤”引网友关注

12月15日,一则《河南古墓发现“牛肉汤”,骨头清晰可见》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起网友关注。其实,从13日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微博@河南考古已经开始对这座战国中期大墓的发掘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图文直播。

大墓位于信阳平桥区城阳城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附近,编号为18号。记者15日中午赶到了现场。据现场负责人武志江介绍,大墓呈甲字形,坐西向东,包含主室、侧室和后室,“肉汤鼎”发现于侧室。由于临近淮河河道,大墓早已被水浸。目前,侧室和后室均已全部发掘清理完毕,现场人员的注意力集中于尚未开启的主棺。

根据新近整理出的数字,这座墓的墓道约有9米多长,墓室土圹长10.4米,宽8.5米,椁室长4.6米,宽3.2米。

在库房内,记者看到了那只“肉汤鼎”,揭开覆在鼎口的薄膜,可以看到鼎内填满了浑浊的水,记者特意闻了闻,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一直在发掘现场的阳城城址保护区相关负责人刘勇告诉记者,13日当天,大墓的侧室一共出土了5只陶鼎,均为祭祀用品,供死者地下享用。被发现时这些鼎内充满了淤泥等杂物,由于时间有限,专家只对一只鼎内的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动物考古专家侯延峰在里面发现了一根长约24厘米的完整的牛右侧肱骨,也就是牛右前肢的上臂骨。

为什么选择这一块“带骨肉”?下葬放入鼎中时是熟还是生,带不带汤?对于记者的这些问题,侯延峰表示,古人挑选肱骨用来祭祀可能因为它确实是肉比较多的一部分,另外古时祭祀有时爱放牲畜前肢,有时爱放后肢,这涉及葬俗。目前,专家已经对这块骨头提取样本作进一步研究。“历经两千多年,这块骨头骨质已经非常酥脆,骨胶原流失了很多,是不是熟食,从技术上来说测定结果可能并不准确,但可以肯定,目前我们看到的鼎里面的所谓汤 ,都是渗入墓室的水。”侯延峰说。

专家丨楚墓内经常发现“肉汤”

记者也从诸多专家那里获知,其实“肉汤”在楚墓中并不鲜见,“鱼汤”“鸡汤”都有过。信阳市文物局老专家刘开国介绍,信阳罗山高店墓地曾出土青铜鼎,里面有三条鱼的骨头,每条约有十五厘米长。侯延峰也告诉记者,在河南其他地方的考古发掘中,鼎内带有动物骨头的情况不多,但在信阳及淮河以南的楚国高级墓葬中比较多见,不仅有牛骨头,也有鸡、兔、狗骨,新郑一座墓葬的一个陶罐中也发现过乳猪。而比较特殊的是,因为地下水位原因,信阳一带的春秋战国墓通常都会进水,这些容器发掘出来时便看起来汤汤水水的,确实像“汤”。

除了“肉汤鼎”,这座墓还有不少其他发现,包括少量青铜兵器、车马器,以及陶鼎、敦、壶、草席、甲片和一些木器漆等,考古人员据此推测,墓主为楚国武将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墓中还发现了瑟和虎座凤架鼓等乐器,受邀在现场考察的古琴斫制传承人孙海明先生介绍,瑟与今天的古筝在形制上非常像,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乐器,或为墓主生前所爱。

据悉,这座大墓并没有被盗墓者破坏。截至记者发稿时,墓葬外棺顶板已被移开,内棺完整地呈现出来,等待科技专家会商后进一步发掘清理,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