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写春秋——记市中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静

图为张静带领年轻医生查房。本报记者 袁 野 摄

“我母亲许振恒,因心衰入住贵院内科病房一个多月,在主管医生张静和护理人员的精心医治、照顾下,现已康复出院。特别感谢张静医生,几次控制患者危险病情,使其转危为安,为她的敬业爱岗精神点赞!”近日,市民徐灵向市中医院寄来一封感谢信,特别致谢该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静。

“张静不但医疗技术高超,还有极强的责任心,不仅工作有激情,对待病人更是将心比心。”该院内科主任韩永强告诉记者,张静事事走在前,样样做得好,是内科的标杆,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12月11日,记者一行来到市中医院内科,近距离感受张静的医者仁心。

“在我心中,患者始终是最重要的”

见到张静的时候,她正在电脑前对患者的病历进行整理、归档。只见她安然恬静、一丝不苟,丝毫看不出当天是正常的休息日。“今天星期天,在家里面呆着也没啥意思。再说了,病房里有病人需要照顾,还有些病人的病历需要整理一下。”刚说完,她又埋头整理起了资料。

“她呀,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来医院。碰到节假日,她主动值班,让大家与家人团聚。自己生病了,只要能坚持上班,她也从不请假。更是把病人当家人,只要病人需要,她都随叫随到。”内科护士长李艳对张静有说不出的敬佩,“她就是铁打的,有困难从不退缩,有痛苦从不流泪,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盛誉之下无虚名。12月4日,在内科护士站前,市民张正(化名)将写有“仁心仁术 医德高尚”的锦旗送到张静手中,更是双膝跪地感谢母亲的救命恩人:“感谢张静医生这些年来对我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照,虽然最终她还是走了,但我们一家人永远忘不了您的恩情!”

事情还得从6年前说起。6年前,张正的母亲喻女士因肺心功能衰竭到市中医院治疗。在上级医院预计喻女士活不过两年的情况下,作为主治医师的张静,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精湛的医术、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有突发情况就日夜守护在患者身边。6年的守护,患者家属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后,张正立即赶往医院,感谢这位用大爱书写生命奇迹的好医生。

“我既然当了医生,就要把工作干好。无论再苦再累,在我心中,患者始终是最重要的。”对于患者及家属的称赞,张静已经看得很开。

“我们内科的病人大多是老年人,体质一般较弱,有些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有时甚至将护理人员骂哭,一般人承受不了。”李艳告诉记者,张静耐心非常好,对每个患者病情了如指掌,处理病情谨慎细心,遇到心烦气躁的病人总是任劳任怨,有问必答,反复沟通,病人满意率达100%。

患者黄先生在内科住院期间,由于身体上的不适,经常出现情绪不稳定状况,年轻的护理人员还因此被骂哭过。张静始终保持微笑,轻声细语地与他反复沟通,用真诚感动了黄先生。出院后,行动不便的黄先生拄着拐杖又回到医院,向院领导表达对张静医生的感激之情。

除了有耐心,张静更有爱心。今年9月份,病人赵先生因肾功能衰竭转到市中医院。之前,他曾在我市一家医院ICU病房接受治疗,因为家在农村,经济条件不好,遂转院到市中医院。张静除了对其进行认真治疗外,还根据患者家庭情况,为其挑选既能稳定病情又少花钱的药物。同时,张静还向医院打了报告,对其医疗费进行了减免。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医治患者”

采访中,记者看到张静的桌上摆着一沓厚厚的书籍,有《内科学》《临床心电图学》《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药物临床信息参考》等20多本医学书籍。记者随手翻看了一本《内科学》,发现这本1010页的书已经发黄,还有部分书页已被翻烂。

“她是郑大医学院毕业的,1990年就来我们医院工作了。来了后,她从不骄傲,一直喜欢学习,只要有空,就翻看医学书籍,这些书她都看了好多遍了。”李艳告诉记者,张静爱学习在医院是出了名的。比如,一有学术会议,别人不愿意去,她主动要求去;又如,每次为病人治疗后,她都归档整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

“我曾去武汉协和等大医院进修过,也参加了好多的学术会议。经过这些,我才知道,我的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太大。所以,我时常告诫自己,要与时俱进,多多学习。再说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医治患者。”张静对记者说。

有了金刚钻,不怕瓷器活。今年年初,71岁的陈桓(化名)感觉身体不适,在武汉确诊为浸润性心肌炎,住院20多天不见好转,后经人介绍到市中医院找到了张静。在内科重症病房,陈桓的收缩血压一直在50-70㎜Hg之间,呈休克血压状态,呼吸困难,全身浮肿,两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家人甚至已经为他选好墓地。然而,张静始终不放弃,咬牙坚持,一次又一次将陈桓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她亲自守在患者床前观测心电监护,调整药物剂量及泵入速度,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还不断鼓励家属,使他们重燃信心。有时陈桓半夜突发紧急情况,她总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在张静的不懈努力下,经过5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陈桓病情慢慢好转,体力逐渐恢复,后痊愈出院。谈起前段时间的经历,前来复查的陈桓不住地感慨:“是张静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总结,使张静的临床经验日益丰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对各种常见、疑难、急危心脑血管病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诊疗经验。近年来,张静已在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办公室墙上一面面鲜红的锦旗更是对她精湛医术的认可。

“医院就是我家,我要留在这里”

2008年,张静的丈夫考上了上海一所大学的博士,后在上海工作,女儿也去了上海读书。是去?是留?这让张静十分纠结。最终,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她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市中医院工作。

“我在市中医院工作了27年,医院需要我,病人需要我,我也舍不得离开。对我来说,医院就是我家,我要留在这里。”对于这次的选择,张静不后悔。

“当时,我们都以为她要去上海和家人团聚,但她的选择让我们很吃惊。你们想想,现在医疗行业多缺人才呀,像她这样既爱学习又有能力的副主任医师,在上海还愁找工作么?”对于张静当时的选择,韩永强十分钦佩。

在和家人两地分居的日子里,丈夫和女儿多次希望她去上海和家人团聚,但在张静的坚持下,丈夫和女儿最终给予她莫大的理解与支持。

得到家人理解和支持的张静,更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医院。这些年来,她更加注重年轻医生的培养,毫无保留地将自身临床经验传授给他们。由于临床经验丰富,她还经常被同事邀请查房、会诊,共同攻克疑难杂症。她也因此成为大家心中敬重的好老师、好同事。

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张静用27年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个一直萦绕她心头的话题。27年,她把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医院,用最真诚的心感动着患者,更用满腔热忱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赞歌!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曹新俊 袁 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