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大巡讲开封站 著名教授范毓周解读汉字危机

范毓周教授讲汉字文化与中国书法

范毓周教授书写“中国梦”赠与留学生代表

本次活动吸引了1000多名书法爱好者参加,观众正在聆听范毓周教授的讲座

开封著名书法家史根之先生书写“河南电视公共频道乃民众幸福之家”

  中原网讯 汉字的六书是什么?大诗人苏轼有哪些书法代表作?11月27日下午,在中国书法名城开封,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范毓周先生不仅解答了这些问题,而且,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讲述了汉字文化与中国书法强大的生命力。

  这场讲座是“中国梦·梦之蓝传统文化中原大巡讲”第二站,主题是“汉字文化与中国书法”,该活动由河南省电视台公共频道、江苏洋河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新时代精神,助力中原大和谐。

  据了解,范毓周先生是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2016年被聘为欧盟中国委员会文化委员会执行主席,同时,他也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在当天下午的讲座中,范教授从汉字的起源开始娓娓道来,向在场的观众讲述了汉字的演进过程以及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

  解读汉字演进,点评名家书法

  “汉字的文化功能首先是传播文化和传承历史。商代的甲骨文已有不重复的单子4000左右,完全能记载和表达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古汉字领域的专家,范毓周教授强调文字对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他举例说明:“西方国家中最著名的西班牙皇家图书馆马德里宫廷图书馆到了相当于中国康熙到乾隆年检的18世纪60年代,经过特别喜欢书籍的查理三世终生搜集入藏,才有藏书2153册。而同一时期及收入《四库全书》的中国皇家藏书就有93551卷。可见汉字的文化功能的强大,其对于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是功不可没的。”

  范毓周教授还指出了如今,已经出现没有文化底蕴的空头书法。他勉励广大书法爱好者:“书法家应当首先是具有深厚文化功底的文人,其次要有多方面的艺术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坚实的书写功底和匠心独运的艺术技巧。书法艺术急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创新要以传承为基础,传承要用创新来传承。”

  来自开封本地书法爱好者张先生听完讲座后表示,“听了范教授的讲座,不仅普及了我的书法知识,也使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汉字与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后在学习和传播书法的过程中我也会对传播传统文化多尽一份力。”

  精彩互动,范毓周教授解答汉字危机

  开封是中国书法名城,本次范毓周教授讲座吸引了众多当地的书法爱好者,1000多名观众让整个河南工商行政管理学校的大礼堂座无虚席。

  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中,主持人邀请了一位小学生和他的家长上台进行汉字书写PK,反映出当今社会人们提笔忘字的问题。接着,范毓周教授还抛出两个互动话题:一、为什么汉字发展到了楷书阶段就基本定型了?二、现在人民普遍使用电脑、手机等新媒体进行阅读和写作,很多人提笔忘字,汉字文化是否出现了文化缺失的危机。

  通过与台下观众的交流讨论,范教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自己的解答,汉字书法发展到楷书阶段就定型是因为自隋朝实行科举制,楷书就作为科举考试的专用字体,从而成为当时读书人最早联系也是最多接触的字体。对于汉字文化出现危机的问题,范教授指出,这需要我们重视汉字文化的传承,同时通过书法的练习是可以解决这一危机的。

  当日的讲座还吸引了来自河南大学的留学生朋友的关注,来自泰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6名留学生登上讲台,共同书写了汉字“中国梦”,接着,范毓周教授也挥毫写下了“中国梦”三个字赠与留学生朋友。范教授表示“这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喜爱让我很感动,特别是他们将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作为自己的梦想,这是他们的‘中国梦’而我的中国梦就是伟大的汉字与书法艺术能够代代相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来源:中原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