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信阳城市的脊梁

   ——羊山新区建设10周年纪实之一

   本报记者 赵雪峰 本报通讯员 张 强 赵高峰 张因祥

   城市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最好样本。在这个样本中,具象与抽象并存。具象之下,是这座城市中潜藏的创造冲动。

   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水之滨,大别山麓,一个国家的风水宝地,人们的创造力在这里尽情挥洒。城市不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但肯定会是最后的落脚点。

   10年来,羊山新区一群普通的建设者,用自己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在昔日一片荒山薄岭上书写豪情,创造了一个“十年造城”的时代传奇,将大自然赋予信阳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应势而生 破茧而出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们记忆中的信阳城依然是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差,道路、绿地、供水、供电、环卫、公交、排污、邮政、通讯、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公用设施极低的人均占有率,使得原本稀松平常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如同奢侈品一般,让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人互相艳羡。

   人们说,坐拥山水之秀、生态之美的信阳,城市应该不是这样。旧城已经不再是一块能够激发创造力的画布,信阳要走出城市发展的桎梏,需要开辟新的版图——建设一座完全不一样的新城,一座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新城。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2003年6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要求信阳建设成为豫南区域性中心城市。

   信阳的决策者们也在思考:作为传统农业人口大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寻求破茧之路?信阳仅凭农业经济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必须找到新的切入点。为此,结合信阳实际,市委、市政府果敢决定以建设羊山新区为突破口,建设鄂豫皖三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争取到2020年信阳整个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超过100万人。

   蓝图绘就,挑战在前。更多的人在叩问:信阳市城区人口仅有四十几万,建成区面积才四十平方公里左右,市年财政收入刚过十亿元。这一规模,还不足目标的二分之一;这一财政,还不够供养人员工资。再造一座新的信阳城,谈何容易!

   另起炉灶,选址成为第一要务。当时,信阳西有南湾水源地,南面群山连绵,东部有一批污染工业项目。于是,信阳的决策者们将目光投向了老城区的东北方,那里坡度相对平缓,用地比较开阔,且农用地很少,是规划建设新区的理想选择。历史将视角投射并定格在这片注定要发生巨变的广阔土地上。

   心动不如行动,信阳人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经过紧张的筹备,2003年6月19日,烈日炎炎、黄尘拂面,新区道路建设开工典礼在当年烧窑取土的一片荒坡上举行,新二十四大街、新六大街两条主干道路同时开工,新建设的大幕从此开启。

   顺势而为 铿锵前行

   “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建新区”,新区人当年的豪言壮语还声声在耳。今天,当我们透过羊山新区五星级大酒店中乐百花酒店27层的窗口,鸟瞰整个百花园区域时,不禁为豫南大地这朵靓丽奇葩而欣喜振奋,为羊山新区一路走来的艰辛之路而激动、而感慨。

   当年,羊山的第一批开拓者手里的“家产”是10万元办公经费,几个人找了一间办公室。“就这也想再造一座新城,简直是痴人说梦!”有人如此质疑。

   开建之初,正逢国家对开发区进行整顿治理,土地紧张,贷款受限,政策缩紧。怎么办?再难也要办!贫女也要梳妆!如不再紧紧抓住机遇的尾巴,信阳恐怕将永远失去这一轮发展机遇。面对机遇,市委、市政府勇于“亮剑”,抓住了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赢得了广阔发展空间,造福了广大信阳人民。10年后,历史证明,羊山新区不仅梳得好,而且梳得巧,梳出了一幅靓丽画卷,梳出来一份合格答卷。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羊山新区的10年发展历程中,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徐光春、卢展工、郭庚茂等历任省主要领导经常给予关怀指导。市委、市政府把新区当作“宠儿”,刘怀廉、王铁、郭瑞民、乔新江等历任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决策、亲力亲为,每一条路、每一栋楼、每一草、每一木都凝集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市直各部门也全力支持,把新区事当自家事,在新区建设上不遗余力。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