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知青下乡 习近平李克强插队(2)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974年3月,李克强到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插队当知青,吃了不少苦,后来当上了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第一志愿报考安徽师范学院(可免费就读),第二志愿才是北大,结果被北大录取。

  1978年12月,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代表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同年3月,李克强离开凤阳,走进北大法律系,师从学贯中西的宪法行政法学家龚祥瑞。在校期间,李克强被选为北大学生会负责人,并已在学术上崭露头角,他翻译的《英国宪法史纲》成了法律系的教学参考资料。

  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因此,广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广大知青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 (文章来源:人民网、中国青年报)

来源:21CN历史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